字的画

2024-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洋中瓶子

离开视频的纠缠,重回正常交往,第一步就是痛快答应了女友的建议,去看我从来搞不懂的现代派画展。

上次去这家美术馆,看的是表现主义的画。想不到我们这个城市及其附近,还是表现主义绘画后期的根据地,有大批的表现主义画家。

那次我看得很振奋,虽然不太明白表现主义有什么特点。德语里,“印象派”(Impressionismus)和“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us)俩词,是一对儿反义词。印象派印象朝里,表现主义印象朝外。我看着,却都是一样:在相当写实的描绘中加了主观印象。

我现在已经不喜欢古典主义的画了,希腊神话太繁杂,圣经那些太千篇一律,我对宏大场面和优雅体态感到腻烦。一般看了开头几幅后,就开始觉得疲惫窒息,接下来便疾走而过,感觉自己在通过疾走找空气。

但是我也害怕现代画,因为完全不能懂,看得没交流,很寂寞。

那次看的表现主义绘画却不然。画面上那些天空大地河流花卉,那些普通人,是带了感情色彩的真实还原。画面有时候朦胧,有时候强劲,强劲的那些画,看着都有雕塑感了。

有没有觉得光笔触就很可观了?

(二)

昨天去看的,是个叫《女性字符》的画展。

这里展出的,是名副其实的“字画”,因为每一幅作品上,全带着文字。不过不一定是通用文字,很多作者自创文字当画作,整出来的符号按照她们自己的解释,都是后现代的概念。

也有谦虚一点的画师,用现成的本国文字。不过文字是用来组成画的,又和画面没直接关系,所以展览时也不给翻译出来。我们都懵了:一堆各种工具弄出来的外星文字,你们想说什么?

好在现在美术馆允许用手机了,我用了翻译功能后,顿时比同去的朋友多明白了一点:画上有诗,诗里有古怪的词组,词组出自于人家那国家的古籍。

我不由得发出“啊,哈哈!”之类的轻叹。

她们俩看我用手机一照,能照出一片中文来,还以为这是中国手机的独门秘器呢,更以为我因此理解了画意。

嘿嘿,看理解画是纯主观的,甭指望我能给你们解释。

这位作者展示的可不是画技,而是制图技术。只是她创作出来的线性符号不好认。不过上面有很小的法语字串,这个语言他们俩认识,我用手机后也认得了。有一个半圆套半圈的符号,念作“反应蛋白”。还有一个字符排队列阵的,叫“死去母亲的咒语”。挺好玩的。

不过手机的翻译有时候会乱用语词,看着能激发天马行空的诗意。

这幅画占了一整张墙壁,我猜写这些“字”的笔,应当像一支长头发的冬瓜。

(想放上带翻译文字的截图,犯忌了,删除。唉。)

还有一位造字的家伙,造的“字”很像楔形文字,粗看一样,细看不一样。她倒没有给每个字写注解,但给它们题诗。比如其中一首说:

找到了

一首诗

我寻见

正在字里行间跳舞的字母

在元音的长与宽中

发现了

正呼吸着的词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