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红利7.9
2020-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教育小硕
“如果你的资源结构和能力不发生改变,那即便是更换了角色,也是在同层次的角色中跳来跳去,甚至还会变得更糟,因为你不进步别人会进步,而随着你年龄的增大,相对价值也就变小了。被动的人生是从外往内探寻的,很多人被困在角色层,在角色下生活,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主动的人生是从内往外拓展的,是去角色化的,一生都是在自我成长,没有边界的限制纵情向前。”


以前并没有对这句话产生多么深刻的理解,慢慢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琢磨清楚了。
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是从外向内被动成长的,所谓的从外向内是指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反思成长,往往是在做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可能性,而自身的意义也需要在自己已有的角色中被赋予,而不是自身预设创造去实践。更不是先去思考“我是谁,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做成这样的程度,我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要有这样的能力我该如何学习和坚持。”反之,这样的一种由内向外的角色发展从精神层面先去思考: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什么?第二层次是身份层面,五年之后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开中小学性教育课题和实践推广的负责,能够在一定区域内中小学推广实施性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孩子免受性侵害。)第三个层面是信念/价值观/规则,也就是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背后的坚强后盾。第四个层面就到了实践能力层面,为了具有这样的价值理念坚持,我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技能?第五个层面就是行动,立马行动的具体行为,具体每天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一万小时定律不是一件事同程度的重复,而是日益精进。落实到环境中就是要分析自身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SWOT分析,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