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还可以这样看
不知道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会不会目的很明确,比如我逻辑性不强,我要看和逻辑相关的书,比如我表达不够好,那就去看和演讲、表达、沟通相关的书。这样的好处是,直接、快速,有方法可以拿来就用。
但在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时,其实会发现,往往真正可以洞悉问题本质,给出更底层的思考点,往往不是来自这些直接的方法,而有可能是跨界给出的启示。
比如历史。我们知道古代皇帝在请老师上课时,必学的一门课便是历史。但是他们所学的并不是朝代、事件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去分析这些事儿,去思考假如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做。这就是“历史事件的代入感”。有句谚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哪怕再匪夷所思,前人可能都遇见过。那么,从历史中去学习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所遇到的事,所做出的选择,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
台湾地区的吕世浩老师曾经在TED上有个演讲,名字叫“学历史的大用”。贴上链接,强烈大家看一看:https://mp.weixin.qq.com/s/8ejsUjtLMZBqm00s3VXJSA
在文中,成甲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是凯撒大帝在两军对垒时,因为天气原因,突降暴雨,3万人的军队被困在一个河流中间的三角洲地带,军队被困,粮食运不到,暴雨还没有停下的迹象。看样这场仗还没打,就注定要失败了。但凯撒大帝突想妙招:让战士们偷偷在河流上游挖掘泥沙,改变河道,把河水导向了敌军。瞬间自身3万人的困境被解决,同时9万人的敌军被围。这也直接从源头上解决了此次战斗的困境。
那对于这个历史事件,大家可以在阅读到凯撒遇到问题时,停下来,去思考一下,假如自己身处凯撒的处境,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就是读历史书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把自己代入历史场景中,拷问自己的做法”。再去思考一下,凯撒之所以这样做,他是怎么思考?他并没有去思考,我被围困了,我该如何突破困境。而是直接去把问题重置,我遇到的问题真的是自己被围困吗?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只是对我产生了影响,能否让我更好地加以利用,将其作为其他人的困境而存在呢?即:是否我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来并不一定是存在的呢?
当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瞬间发生了改变。这就是从困境的源头去思考问题。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考虑到的就是,“质疑问题”,从更底层、更根本的点去思考到底需要解决的是什么,进而再去想解决的办法。
这样所能获得的智慧和感悟,一定会远远大于背诵历史时间和事件。
采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历史书,想必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大家可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