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我开始蹲角落了。
本周是2020年的第3周。一句话总结:常规事件外,角落开始蹲。
“蹲角落”贯穿我的一周,本质上是一种复盘思维。有兴趣的伙伴们可以调到第05点。
下面开始回顾。
01 阅读
这周阅读的书是劳拉·布朗的《完全写作指南》,精读了“写作转盘”部分内容。
写作转盘,即写作的六大步骤——确定写作目标、深度了解读者、头脑风暴、组织结构、写初稿、修改。
只是相对于传统线性写作,这六步是首尾相连的,从任意一步开始写作都可以,只要确保每一步都进行一遍即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流程,我更倾向于从确定写作目标开始,进行头脑风暴,思考自己想写的内容,组织框架,然后再借力头脑风暴,搜集素材,填充框架,即写初稿,最后再修改。
阅读和收集各种方法,壮大自己知识库,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真正去运用学到的方法论。
02 思维卡片
这周主题是心理学模型,收集了7张思维卡片,吃掉19个番茄,平均2.7个番茄,即80分钟。说实话,效率不高,但胜在进行时。前期耗费时间多一点没关系,慢慢提升效率就行,现在先让“时间飞一会儿”。
回顾下这周收集的卡片,篇幅原因,就只简单介绍下吧。
1 刻板印象:又称定型效应或刻板效应,是指个体对某一类群体或事物形成的笼统印象,常常以偏概全。
2 逆火效应:指当外界信息与人们原有信念冲突时,除非它们足够强大能摧毁其原有信念,否则你越纠正它,它就越强大。
3 动机理论:一种解释是:动机是指一定方式引起和维持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目标时的主观意愿,是人们为追求和实现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
动机的背后是需要,当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且存在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另一种解释是:动机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所能付出的努力程度。
4 禁果效应:指因单方面禁止某事物而引发的逆反心理。
这方面例子有许多,如亚当和夏娃,罗密欧和朱丽叶,潘多拉的魔盒等,因此禁果效应也称为亚当夏娃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潘多拉效应。
其实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作怪。一样事物越是被明令禁止,它就越显示出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独特吸引力,你就越想得到,越想一探庐山真面目。
5 易得性偏差:指人们只依据容易获得或能想象到的信息做出判断,而不深入挖掘相关信息,从而造成判断偏差。
即仅仅基于易见、易记起的信息做出判断,从而导致判断上的偏差。
6 承诺升级:指决策者再过去决策基础上,继续追加投入支持原有决策,尽管有证据表明原有决策是错误的。
造成承诺升级决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沉没成本」在作怪。过去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对个体现在决策产生影响。
7 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患者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本来无多大疗效的药物,在患者相信治疗有效后,“真的”变得有效起来,患者的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反过来,如果患者不相信治疗会生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这也叫“反安慰剂效应”。
03 开始整理印象笔记
开始整理印象笔记时,脑中一度处于混乱状态…...怀疑整理是否有意义,毕竟工作量还挺大,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我忘记自己当初为何想要整理了。
逼迫自己蹲反思角落后,幸运之神降临,我想起了“当初为何出发”。
这些笔记躺在印象笔记中已有些时日了,许多面孔早已生疏,若不加以回顾和整理,恐怕被灰尘继续掩盖,失去了它们的意义。
目的找到后,就方便施展动作了。
出发久了,要经常回头看看。
04 多次丢失对小罗的耐心
这周,一个念头经常漂浮在我心头,我对小罗太严格了。阅读、锻炼还是学习专业知识,通通囊括在内。
“与小罗一同学习,一同进步”是年度目标之一。为此,特地建立游戏金币系统,将学习打卡和奖励挂钩。小罗也赞同这一方案,我们一起设计了打卡事项、金币和奖励。截至目前,这一系统已运行31天,反馈良好。
但是,金币毕竟只是数字化体现。我对她的“严“,体现在她的情绪中。
周四晚上七点多,我不经意问了小罗,“春节在家能否坚持打卡“。她问我是不是只需要打卡1个番茄,我当时给了她一个小眼神,意思很明确,她立马就不开心了。见状,赶紧上前安慰,互换了内心想法。
最后,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疏忽,没有考虑到她在家每天时间的走向。简单交流后,我们一致决定:回家后看下具体情况,再做决定,当然1个番茄是必须要的。
我习惯以自己的想法去评定她的行为。换位思考这四字,写时容易,做时难。我还得继续努力,谢谢小罗同学肯与我交流心中所想。
05 反思角落十分奏效
这周新设「反思角落」,服务于每日复盘。不得不说,开设以后,每做一件事,自己会下意识去反思和总结,做得好的给自己鼓个掌,不好的加以改进,反馈至下次行动中。
分享本周两次蹲角落的收获。
1 选择前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最近发现,自己在时间支配上做得实在是......本想用些消极用语,想了想,还是换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毕竟前几天阅读时偷到一个写作原则——慎用消极用语,也算学以致用。
事件导火索:最近一周花费太多时间在iPad保护套选择上了。啊,选择困难症的痛苦。索性让自己蹲下反思角落,还真有效果。
选择困难症经常犯,究其根本:第一,行动前没有想清楚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虽事前明确真正需求,但浏览过程中经常忘记,陷落在商品的海洋中。
最后,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案:
(1)时刻明确自己真正需求是什么;
(2)选项可以是无限的,但时间精力有限,适合就好,不要过分追求最好、最适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3)借助第三方力量,例如让小罗同学帮忙监督自己,不让自己浪费太多时间在选择上,及时做出选择,及时止损。
2 偏移轨道了,幸好及时纠正
出发久了,走着走着就走偏了。
事件导火索:整理印象笔记时,奇慢无比,1小时才整理2条,瞄了下笔记数量40多,按这一速度,这周没了......
这么严重?行,蹲角落吧。以下是反思成果。
年初目标之一,是不断强化目标感和时间感。明确目标,可以帮助你感知工作进度,问题出现时及时调整,更好地实现目标。明显这一事件就已偏离目标,因为整理前没有设定每天整理的目标,缺乏衡量标准。
明确核心原因后,借助SMART原则重新制定笔记整理目标。最后用3天搞掂了笔记本中40多条笔记,平均每天整理10+,耗时约2个小时。
仅看结果,1个小时大约整理5条,效率也不太高,但相比明确目标前,已提升许多。
这就是蹲角落的好处,希望自己以后多蹲。
但蹲角落,剖析自己也是痛苦的,但可以帮助自己成长,毕竟学习成长是反人类的。
最后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感觉到学习很吃力,证明你已慢慢走出舒适区,这时你要做的,是当自己想要放弃时,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
END
文中图片源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