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书评书与书评

透过云层的晴朗之简·爱书评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灼然x

                                                         灼然

透过云层的晴朗之简·爱书评

      当初我们一起去流浪,

      那已经是在很久以前 。

                                                   —— 题记

      卡尔维诺曾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而作为社会转型期的经典作品《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传式的口吻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幼小失去父母,也许“孤儿”的身份使简·爱从小免于家庭的管束 ,养成了她追求独立、崇尚自我的天性,为简爱后来的不渝追求自由与幸福打下了铺垫,后来简·爱寄居在舅母里德太太家,因舅父在临终前嘱托舅母一定要将简·爱抚养成年,丈夫逝世之后,为草草完成丈夫的遗愿,里德太太像养着仆役一样的把简爱抚养了十年,期间不幸的童年生活使得简爱脾气暴躁,喜欢独自看书,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作为年幼的表兄、家里唯一的男性约翰 · 里德年纪虽小,却也熟谙父权制法律关于儿子继承家产的规定,赫赫不休地宣称:“家是我的,或者过几年就是我的了”,无情地排斥简爱这个寄人篱下的“外人”,时常把她用骑士的佩剑玩具将她玩戏,于是一场家庭战争在所难免,而每次简爱都奋力反抗,或不顾自己流血的脑袋将其打倒在地,或被欺负而一个人独自散步来疗伤,始终诠释的是不畏强权的自我维权意识,这里无疑反映的是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不公平现象。作为叛逆者出现在读者眼里的简·爱因反抗殴打约翰 · 里德,惹怒了虚伪和狠毒的里德太太,被关进红屋子,仆人也因为主人的厌恶而另眼相看对待她,在此十年,简·爱就从自身表现出对压迫人的等级制社会的强烈不满 ,并倔强地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也间接培养了她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的个性,童年遭遇对这位姑娘可谓坎坷不平!最后,她被“好心的”舅妈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说情节如此,生活更是如此。在孤儿院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也使得小说浪潮迭起,孤儿院院长人面兽心,是个借着上帝之良好口碑而生活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苛政暴行以管理孤儿院。后来由于生活居住条件恶劣,使得忠诚信仰上帝的海伦,简爱一生最珍爱的朋友,患肺结核而升往天堂,在海伦的灵魂被天使送往天堂之时,简爱静静地睡在海伦身边,陪着朋友直到她离去。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简单平凡细微的小事可以使得每个有怜悯心的人感同身受,从而玩味友情的可贵。培根曾经说过,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富有灵气与生机的,而一部经典的小说不仅应讲述一个故事,其应有灵有肉,返璞归真,正本清源,道尽世态冷暖。简·爱所经历的使得她忠实温柔,柔中寓刚,有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就像海伦所说,“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尽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孤儿院为她打开了社会的大门,失去朋友的她在孤儿院在孤儿院学习知识六年,任教两年,后来厌倦了孤儿院生活的她登广告被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经常在外旅行,她的学生是一个不到10岁性格开朗的女孩阿黛拉·瓦朗,而罗切斯特先生是她的保护人。

      生活总是不经意会出现巧合,爱情似乎更是如此,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罗切斯特先生,后来逐渐的接触她发现她的主人性格忧郁、喜怒无常,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欲迷倒在英格拉姆小姐的石榴裙下,简爱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甚至可以说是侮辱,而就在此时,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就像她所述的那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爱,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 ,他以此做以试探简·爱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爱求婚时,她答应了他。两人经历了一段既幸福又甜蜜的时光。在那幸福时光里,他并没有真正把简爱看成独立的个体,他凭借自己优势的地位以及万贯家财,试图占据简·爱生活的全部,这也许是罗切斯特先生太爱那个不顾世俗的偏见 ,爱情面前追求平等人格的姑娘吧。当她自己被戏称为“罗彻斯特夫人”时,简·爱更是感到一种“恐慌”;为保持人格的独立 ,她还声明自己在婚前仍以教书为生 ,自食其力。据笔者自己的揣摩,简·爱的独特的人格独立不仅赢得了罗切斯特先生对她的尊重,更多的是浓浓的爱恋吧。爱情不就是在生活的相知与相解,灵魂的欣赏与互补而日益茁壮的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小说也慢慢推向高潮阶段。在感情的世界里,十分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简称有缘无分。米兰·昆德拉认为,人就是在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的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就在神圣的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罗切斯特先生的一个朋友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本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巴莎·罗彻斯特。因为不可以重婚,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也许是双方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罗门说得好:“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人生多半美好唾手可得,却又不能随身携带,真是最无奈的无奈!而发生这样出乎意料的事,只有双方沉默,拷问灵魂,独自思考,以求自救。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使简爱选择在一个电闪雷鸣、残风疾雨之夜,离开心爱的罗切斯特先生。生命中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简·爱的出路何在呢?

       生活时常无意的给人一巴掌,然后对你说:“傻逼,学着点。”每个人都会被生活或多或少、或狠或毒的教育,初入世界的的前路未知,正如去而复返的无法忘怀。简·爱另寻出路,一路风餐露宿,沿途乞讨,被苦难折磨,正验证了那句话,“上帝的眼睛从不向下看,然而人的眼泪却都向下流。”最后在泽地房简· 爱饿晕倒下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被牧师安排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和圣约翰、里的他太太的两个女儿平分。后来圣·约翰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传教,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也许每个人对爱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吧,也许圣约翰虽然是狂热的宗教徒但却深爱着简·爱,只能用这种拙劣的方式来表白,也许方式的不够打动芳心,也许虽时光荏苒简·爱依旧爱着那个善意欺骗着她的罗切斯特先生,也许还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吧,作为读者的我们当然只能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往往自己的想象会带着自己情感的偏执,这是不足为怪的,哲学承认这种现象。结局自然是简·爱拒绝了圣约翰。因为就简·爱的追求真善美与不将就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笔者认为简·爱心里觉得那不是她想要的和愿意用生命去追求的爱情。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一首苏轼的《阮郎归·初夏》,诠释故事的结局。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先生的原配纵火后坠楼身亡,宅子成为了一片废墟,他也眼睛失明,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爱情是寻找灵魂的亲人,而婚姻是结为肉体的亲人。结局可以说是十分圆满,无可挑剔,但当代不少女性主义者对小说通俗化的“大团圆”结局颇有微词。就从作者角度讲,笔者认为她的这种安排是当时的意识主流所决定,人作为社会的存在讲,总是在妥协和抵抗中生活,这是一个无奈的、妥协的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经历无奈的妥协.小说中更可见简爱对主流性别意识的叛逆与妥协 ,该小说哥特式的创作风格为演绎简爱矛盾两极的人格,一方面想顺应社会主流的大趋势成为“贤惠的天使” ,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在在巴莎·罗彻斯特身上体现出来,间接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如果我们只是攻其一点而忽略小说整体性以及传达的思想,那就有点南辕北辙,不近人情了!

透过云层的晴朗之简·爱书评

      周国平曾这样说:“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虽然自己的写作方式有那么一点胡适先生的考究派,但希望自己可以写作严谨,字字务实朴素,有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即使只剩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坚持写下去。爱有一千个定义,没有一个定义能够把它的内涵穷尽。而爱的理解,笔者只想对读者说:“自己去体验吧,慢慢走,欣赏啊!”

      善良的人在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相信自己,透过云层,终将迎来晴朗,曙光终将照耀到你幸福的脸上!

透过云层的晴朗之简·爱书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