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的必修课|考那么多证书有用吗?
在回答大学期间考那么多书是否有用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作一个设问句——为什么要考证书?
1.小目标进发的动力
2.艺多不压身的准备
3.迷茫时期的试金石
4.跨专业、行业的方式
5.认识同道中人的重要场合
考证能不能考上是结果,但最为关键的是过程——准备考试中被提升的能力与学识。

如此一来,让我们回到本文的第一个问题。无论证书的含金量高低程度是如何的,理论上总是有比没有要强,但如今大学盛行的考证风却让人不求甚解。
首先需要确定自己以后的从业方向或是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考相关证书,从而使得证书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如若只是盲目跟风考证,尽考一些不相关的证书,只是徒增时间和精力成本,成为“考证热”中本末倒置的炮灰而已。
言简意赅地总结一下证书的作用:
1.敲门砖,让你达到某些应聘要求的门槛线或成为加分项。2.能力证明,能从一纸凭证上看出你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的水平和能力。
那大学期间应该尽量考出哪些证书呢?
1.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英语专业可以考专四、专八,无论如何,好好学英语,掌握一门二外,总归对你是有助益的,适用范围也大。也有很多同学在考中高级口译、托业等。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备战托福雅思之类的就不再老生常谈了。
2.计算机等级相关证书
如微软mos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等。像阿伦所在的城市为上海,这学期就已经考了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证书。熟练掌握应用office软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Excel。
3.与自己专业相关或以后想从事行业的资格证书
尽量考取结合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往后想从事行业的资格证书。例如我在读专业为人力资源管理,也对HR行业抱有极大的热忱,之后就准备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书。同理可得,会计专业的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师范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诸如此类的。
这三类证书在我看来真的需要大学生人手一张,但除此之外呢?还有很多,不要受到他人预设中的局限里。从驾驶证、学校各类证书(三好学生、校奖学金等)、普通话证书、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再到实习的一纸证明、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证书、各类竞赛证书都好。
网上关于这些证书的报考方式、含金量都有具体说明,在此不会一一赘述。我最想表达的是,你如何善以利用好自己的大学时间,一步步夯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呢?
希望各位同学谨记:
一些证书可能称得上是简历上的干货,会变成找工作的敲门砖,证明着你大学期间是否有浪费时间和工作后的整个状况。但是在工作三年后,证书能给予你的含金量慢慢趋弱,而能力会成为你的背书。即工作后,需要经历、成就、经验,而不是证书去继续丰富你的简历。
我是亦伦~也可以喊我Allen。
感谢阅读,有任何事宜也可发送简信。
很高兴能在简书这个平台与你相遇,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或者觉得对你有点滴启发……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点个赞再摁返回键,这也将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