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七回)宝黛爱情3
男主行为疯癫更狂
女子谜语心意妙书
我们接着上回来探讨《红楼梦》文本中的四书问题。我们来看看宝玉的癫狂行为。在《红楼梦》文本第三十六回中,雪芹将“四书”的隐藏语意写得更明显了,书中写道:
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这段描写精妙之极!雪芹既写出了宝玉的个性特征,也写出了他的“荒唐”行为。他的个性特征与“荒唐”行为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宝玉的个性特征是懒与士大夫见面,实质就是厌恶满清封建科举功名;他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实质就是最厌恶满清封建社会繁琐的礼教礼仪及虚伪至极的相互吹捧之往来应酬。这时,因为有了贾母的宠爱维护,他就更加连亲戚朋友都不管不顾了,不再与他们有所来往,连家中的基本封建礼仪也不遵守了,简直有点“无法无天”起来。他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就是日日在园中东游西荡,坐卧往还,甚至是“肆意妄为”,心甘情愿地每天和那些女孩儿丫鬟们一起玩耍,心甘情愿地为她们奔走服务,充作杂役,没有丝毫怨言。这简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的败家子形象。我们对这些也还能理解,这是宝玉的性格使然,还算合情合理。紧接着雪芹就写出了他不合情理的行为特点。宝玉“无法无天”到将别的书一把火焚烧掉了,而只留下了四书。我们红迷朋友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四书》正是讲的封建礼教礼仪和往来应酬中应该遵循的各种规则,也包含着求取功名,立身扬名的内容在内。这与前面宝玉摒弃封建礼教礼仪等行为十分矛盾。宝玉最讨厌这些封建礼教礼仪等行为了。因此,宝玉肯定也非常讨厌含有这方面内容的《四书》。那他为何却将别的书都焚了,而却只留下自己最讨厌的《四书》呢?这是前后矛盾的“荒唐”行为,也是不合情理的一种做法。宝玉的这种行为表现出来以下几点相互矛盾之处:
一是他既然“无法无天”到这个地步,就不可能将别的书都焚了,而只留下自己最讨厌的《四书》。这很不合情理。二是我们不相信他会连自己十分喜欢的《西厢记》等书籍也一把火烧了,而未保存下来。在《红楼梦》文本第二十三回中,宝玉对黛玉说过《西厢记》“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自己这么喜欢的书难道也焚了,却只留下自己不喜欢的《四书》不成?这是无论如何都讲不通的。三是宝玉总结宝钗等人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的原因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坚辞,使得琼闺秀阁沾染这种坏风气。于是他祸延古人,才将别的书都焚了。这里边看着似乎有逻辑错误存在:难道贾宝玉的藏书只有古代的,而没有与当时相对应的近代和现代封建社会的?这不太合乎情理。
我们红迷朋友都知道贾政是盼望着宝玉将来能光宗耀祖的,在当时的家族和社会环境下,宝玉不可能再像祖辈那样以军功来立身成名。那他就只有四条路可走:一是像贾珍那样袭官,这条路已经没戏。因为贾赦袭着荣国公官位,因此,按封建社会的父传子习俗,贾赦的世袭官位只能传给他的嫡长子或者贾琏,而不可能传给宝玉。贾政身上的官位不是世袭的,而是封建皇帝怜惜贾家功德才恩赐的官位,这也是不能传给宝玉的。那么,宝玉袭官之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路是封建皇帝恩赐给宝玉官位。这种情况是微乎其微的,几乎不再可能发生。封建皇帝已经恩赐了贾政官位,再恩赐宝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一点雪芹写在了《红楼梦》文本第二回中: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我们从上面的描写可以看出林家也是列侯,而封建皇帝只让林家世袭三代,第四代是额外加恩,又袭一代的。第五代便从科第出身,自己考取功名。我们对比贾氏家族的情况可以看出贾政已是封建皇帝额外加恩而赐予的官位,封建皇帝再次加恩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林家是这种情况,贾府也同样会是这种情况。因此,宝玉不可能再被封建皇帝赐给官位了。退一万步说,即是可能,而贾政正直壮年,宝玉即使有机会,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恩赐这条路宝玉也走不通。第三条路是像贾琏那样捐个官。这一点贾政肯定不会同意。这有损贾政书香门第的颜面,会让他觉得愧对祖先。因此这条路也同样走不通。那宝玉就只有第四条路可走了,这就是通过参加封建科举考试来实现立身扬名,光大门楣之事,来实现贾政的心愿,这也是他立身仕途唯一的可走之路。贾政在培养宝玉参加科举考试,我们从上面雪芹的描写之中可以看出贾政居然没有为宝玉准备当时所处封建王朝近期和当下出版的有关书籍,用以应对封建王朝科举考试,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非常不合情理之事。综上所述,宝玉的焚书行为前后交代似乎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那我们如何来理解这里的四书呢?这里同样是“荒唐”之中包含着合理之处。宝玉的这一行为包含着雪芹的隐藏语意。宝玉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的“荒唐”行为并不荒唐。这里宝玉说的四书实质上是“四书”。这是雪芹在告诉我们红迷朋友,要解开《红楼梦》文本之谜局,就得将目光放在“四书”之上,“四书”之外的书都是要不得的。自然,《红楼梦》文本是“四书”的变换,也是我们红迷朋友唯一能看到的文本,是要保留用作研究的。宝玉的另一重身份是代指雪芹,既然宝玉最终只保留了“四书”,那么雪芹就是让我们红迷朋友只保留“四书”。至于《红楼梦》文本,则最终也是要被抛弃的。抛弃的前提是我们红迷朋友从中找到“四书”以后,实质上是最终找到其中隐藏的《石头记》之后。这就如同棋局一样,为了达到最终目的,总会要运用弃子,《红楼梦》文本就是这样的弃子。这也是雪芹对我们红迷朋友进行研究的一种提示。我们红迷朋友这样来看的话,雪芹在这里的矛盾描写就合情合理了。
接着雪芹还在《红楼梦》文本第五十回中又再次写到了四书: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让他自己想去,咱们且说话儿。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青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枝《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这是雪芹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四书”。这段描写十分有趣!也精彩绝伦!更是妙难言尽!这段描写一共制作了五个灯谜。前边的四个灯谜是有关《四书》的,宝玉一句也没参与,这说明他十分讨厌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也厌恶沽名钓誉之人,这更说明他不爱读书的个性特征。因为前面四个灯谜有两个是关于《四书》的,另外一个是沽名钓誉的山涛的,还有一个是要用到书籍之中典故的。这些宝玉肯定都不明就里,自然无法参与其中。只有最后一个灯谜,独他一下就猜出来了,这也反映了他的歪才斜情,也说明了他与黛玉之间终无结果的人生命运。雪芹写得真是精彩!
我们从中再说说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她的人性虚伪在这段描写中暴露无余,明明她已知道谜底,却不说出来,还故意卖关子,让其他人想“世家传”这三个字以显示她比别人聪明。若是礼让其他人,薛宝钗完全没必要这样表现,她是既想表现,又怕表现得过于突出。这才明明心思敏捷,而故作木讷;明明知道,却话说一半;明明清楚,而故作神秘。这也反映出她非常矛盾的性格特征,也说明了她虽知谜底而终无结果的人生命运。与之相比,宝琴就性格直爽得多,她不太清楚的谜底也敢大胆地说出来。如果是薛宝钗觉得不太清楚的谜底,一定会不敢吱声的。这也是宝琴让我们觉得可爱的地方。
我们再看看黛玉的情形,她是抢着说的。只要知道了要猜灯谜的相关情况,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来,绝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有所保留。这也反映了她率真敏捷、表现自我的性格特征。而黛玉猜出的谜底则说明了她也会像观音一样,虽然她人很好,很善良,但也会因为无人向她纳彩定亲而与宝玉毫无结果的人生命运。黛玉也只会“腐草化萤”,十分悲惨的离开人世去太虚幻境,成为幻境之中的萤萤之火,最终泯灭于黑暗夜空。这也反映出黛玉这时的身体已每况愈下,生命难以持久。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湘云,她是藏不住话的,心里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从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即使说错了做错了,她也丝毫不惧。这也反映了她豪爽不羁的性格特征。也说明了她是一个仁心向厚、憨厚敦实之人。她回答出来的错误谜底,也暗示着她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之人。她制作的灯谜既反映出她的活泼可爱、开朗大方的性格特征,也反映出她与宝玉之间毫无结果的人生命运。
我们再来看看探春的情况,她在这段描写中只说了一句话,即“可是山涛?”这说明了探春大胆尝试的性格特征。我们从探春猜出的谜底来分析,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重名利的人,嵇康因为他出仕司马氏而与之绝交。我们对比也可以看出探春是非常注重名利的一个人。山涛因为出仕司马氏而等同于脱离“竹林七贤”,这也预示着探春最终远嫁离开贾府而得功得名的人生命运。
这段描写中的李纨与宝玉正好相反,她只出现在她和李绮、李纹一起制作的四个灯谜的猜谜活动中,第五个灯谜她未参与,只是随声附和。这也是她的性格使然。她年轻守寡,谨遵封建礼教,人如死灰止水,她的性情之中有一种清苦寡淡的行为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她思维方式的保守古板,她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活泼地来猜灯谜,而只能是制作灯谜,以示合群合众。
我们从这段描写中能够看出雪芹高超的文字功底和创作手法。这还只是一个相对表面的方面,雪芹这样创作还包含着很深的隐藏语意:一、这也是雪芹在利用其他人对第一条小隐线进行补充说明。这里的五个灯谜之中,雪芹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有向我们提示的作用。这也是在为我们指明追寻红楼迷踪的方式方法。二、这里再次提到四书。李纨运用了四书制作出两个灯谜,其中都包含着“双关”的修辞手法。
三、这里的五个灯谜也与《红楼梦》文本的五个成书经过形成逻辑对应关系。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灯谜:谜面是“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这个四书表面看是在指《四书》,实际上其隐藏语意是在暗指“四书”中的《石头记》。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这则灯谜让打四书一句,我们在前面分析过了四书是指“四书”。因此这则灯谜只能对应“四书”之一,而不会是对应着《红楼梦》文本。这是雪芹制作灯谜中“四书”的逻辑对应关系。二是“观音未有世家传”是说观音她本身没有任何改变,长长久久地活着。这与《石头记》代表最原始的血泪真相极其相似,可以进行类比推理。三是“观音未有世家传”也是在指观音无后代传世,这与《石头记》未传世也是一样的,也可以进行类比推理。四是“观音未有世家传”同样代表着“观音世家”的开头,是观音世家的老祖,这既与《石头记》中的“头”字相互对应,也代表着观音世家的起源,也可以进行类比推理。五是这个灯谜的谜底是“虽善无征”。这是一个“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对“征”字的“双关”理解:一、征是证实。先王礼制虽好,却无从证实。语出《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二、征也可作纳征来理解,即纳彩以成婚礼。“虽善无征”意谓观音虽善,但无人向她纳彩定亲,因而不能传宗接代。雪芹在这里赋予了“虽善无征”第三重语意。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四字句”,虽是现成的《四书》语句,但雪芹用在此处则包含着对它的再创作。雪芹借此以“四字句法”和“谐音手法”共同创作出了这句话的全新语意,使它包含了隐藏语意。“虽善无征”的谐音是“随删无整”,其意思是“随着(雪芹)不断增删,再也没有完整(的血泪真相了)。这也反映出此灯谜对应着雪芹对《石头记》的不断变换,因此这则灯谜对应着《石头记》。这里雪芹对“四书”的四个成书经过进行补充说明,而四个成书经过反映地就是将完整的血泪真相不断地变换成零星的故事情节,以达到雪芹隐藏血泪真相的目的;这也是雪芹在给我们红迷朋友进行提示,提示解读《红楼梦》文本时要懂得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理解文字的内涵,即《红楼梦》文本运用了“一语叙多事”的创作手法。“无后代传世”则代表着《石头记》未有传世之书。
我们再来分析第二个灯谜包含的意思。第二个灯谜与《情僧录》之间形成逻辑对应关系。原因有以下四点:一、这则灯谜的谜面是“一池青草草何名,打四书一句。”其中的“四书”依据前后顺承关系是在指《红楼梦》文本中的“四书”,与第一则灯谜一样,它也是对应着“四书”之一的。二、“一池青草草何名”表面是在问我们红迷朋友这一池青草的名字。其实这里边另有隐藏语意。这里的“池”字与“痴”字是谐音字,那么我们依据雪芹的创作手法来分析,二者之间是可以等同的;而其中的“青”字与“清”字则是谐音字和形似字,也是可以等同的。而“草”字和“曹”字也是谐音字和形似字,同样也可以等同。那么“一池青草草何名”实质就是“一痴清曹曹何名”。其意思是一直痴迷于满清封建王朝的曹氏家族中人叫什么名字。这是雪芹“荒唐言”中的“辛酸泪”。这也与《情僧录》的内涵非常一致,同样都是一种曾经的情况。三、这则灯谜的谜底是“蒲芦也”。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中的“夫政也者,蒲卢也。”谜底中的“蒲芦”,指蒲草和芦苇,这也是“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蒲苇,一种很容易生长的植物;另一种解释是一种叫蜾赢的昆虫,“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为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于是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显然,蜾蠃抚养螟蛉的行为,是符合仁义的,那么“夫政也者,蒲芦也”这句话,也应该是说执政者当如蒲芦一样,要关心爱护和抚养教育百姓,其实也就是要实行仁政。我们对比僧人就会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僧人也是施仁的一个方面,可以进行类比推理。因此,这个谜底对应着《情僧录》。四、谜底“蒲芦也”中的“蒲”字与雪芹另个别号“芹圃”的“圃”字是谐音字和形似字,而“芦”字与“录”字是谐音字,因此,我们可以将“蒲芦也”变换成“圃录也”,其意思就是芹圃的记录也,对应着《情僧录》中的“录”。因此,我们从上面四点可以看出,第二个灯谜是在暗指《情僧录》。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灯谜的情况。第三个灯谜与《风月宝鉴》之间形成逻辑对应关系。原因有以下四点:一、第三个灯谜是李纹制作的。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李纹的年龄比李绮小,但却被雪芹放在了李绮的前面来描写灯谜情况,这说明雪芹是按照一定目的来逐一描写的。其实就是以“四书”的前后次序来进行描写的(因为前面宝玉的“四书”酒令是打乱前后次序来写的,我们以雪芹的“曲径通幽处”来判断,这一次的灯谜游戏雪芹不会再次打乱前后次序来描写了,那他就会依照“四书”的前后次序来描写)。李纹的灯谜是第三个,“四书”中的第三部书是《风月宝鉴》,因此,李纹的灯谜对应着《风月宝鉴》。二、我们从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来看,也是这种对应关系。水沿着石头流肯定是随着山势而蜿蜒曲折着流动,“水”代表着雪芹曹氏家族的血泪往事,“石边”则代表着伴随着《石头记》的血泪真相,而“冷”字则含有出冷汗之意和“冷笔手法”之意。那么,这句话就是雪芹的曹氏家族血泪往事伴随着《石头记》的血泪真相而以冷笔手法揭示出来。我们知道贾瑞照“风月宝鉴”反面而看见镜中骷髅(代表着雪芹曹氏家族的血泪过往)时就被吓出一身冷汗。因此“水向石边流出冷”的对应语意就与《风月宝鉴》相一致。三、谜面中的“打一古人名”则与孔梅溪提写书名的行为十分相似,孔梅溪只是在书中出现了名字,并没有其它故事情节,而他提写地正是《风月宝鉴》,因此我们可以进行类比推理。四、对应的谜底是“山涛”,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字巨源。他早孤家贫,而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甚好。山涛欲离竹林,出仕选职,欲召嵇康,嵇康义愤填膺,致书与之绝交。其四十岁为郡主簿。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炎时,任大鸿胪。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出,山涛最终变节,已不再够得上“竹林七贤”的美名了。同样,贾瑞照的“风月宝鉴”也存在这种变换的类似行为,把美好变换成骷颅。山涛同样是把美好的“竹林七贤”变换成了司马氏走狗。因此两者之间也可以类比推理。依据上面四点原因,第三个灯谜对应着“四书”中的《风月宝鉴》。
这里描写的第四则灯谜与《金陵十二钗》是逻辑对应关系。原因有以下三点:一、第四则灯谜与“四书”中的第四本书《金陵十二钗》位置相同,我们依据上面的分析,二者之间形成了逻辑对应关系。二、我们由这则灯谜的谜面“萤字,打一个字。”来看,“萤”字意为萤火虫,它能发光,白天伏在草丛之中,夜晚飞出来活动。依据湘云的阴阳学说,白天属阳,夜晚属阴。男人属阳,而女子属阴,萤火虫夜晚出来活动,这暗合阴性的女子。而“四书”中只有《金陵十二钗》是纯粹指女子。因此,这个谜面与《金陵十二钗》相对应。三、《礼记·月令》篇有:“季夏三月,……腐草为萤。” “腐草为萤”是民间的俗定成说,其正确与否却很少有人去考虑分析,实为人云亦云、相互传说,由来已久,似乎都变成了真理。然而草变萤是缺少科学依据的,是古人的错误认知。雪芹也不知道这是错误认知,以此来制作出一则灯谜,其对应谜底是“花”字。“花”是女子的化身,这也对应着女子,用以代指女子。因此,这个谜底也与《金陵十二钗》形成了逻辑对应关系。从我们对第四则灯谜的分析可以推断,它对应着《金陵十二钗》。这其中包含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隐藏语意。
第五则灯谜是湘云编的一枝《点绛唇》词。它对应着《红楼梦》文本。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第五则灯谜与《红楼梦》文本处在同一位置,因此,它暗合着《红楼梦》文本。二、我们红迷朋友都知道《点绛唇》为词牌名,它取自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江淹就是成语“江郎才尽”中的江郎。其原诗为: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这里的“白雪凝琼貌”,意思是容貌像是用白雪凝成的琼华一样美丽洁白。“明珠点绛唇”中的“绛唇”是指红润的口唇。“明珠点降唇”的意思是红润的口唇像明珠一样晶莹玉润,红艳动人。这两句诗都是在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冰清玉洁,珠圆玉润,楚楚动人。这让我们感到如梦如幻,美好不可方物。这也与《红楼梦》文本中“梦”的寓意十分相似,二者可以形成逻辑对应关系。三、这则灯谜的谜面“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续。”实质也对应着《红楼梦》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无论溪水还是丘壑都分离开来(实质是说男女都没能聚在一起而最终分崩离析),这都是红尘中的一场游戏,这到底会有何种乐趣呢?名利都是一场虚无云烟,后边的事情最终也难以继续下去。这正是《红楼梦》文本中讲述的故事情节。故而这则谜面对应着《红楼梦》文本。四、这则灯谜的谜面中的“后事终难续”也与《红楼梦》文本似乎只有前八十回是雪芹创作的现状极其一致。《红楼梦》文本的故事情节没有写完,后面部分雪芹也是再难以继续写作。这也与谜面的“后事终难续”相对应。实质是雪芹在告诉我们红迷朋友,《红楼梦》文本的后四十回故事情节他没有再往下写。那么依据我们以前的分析可以推断,《红楼梦》文本的后四十回实际只有章回目录,故事情节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雪芹即就是写了,也会是变化了笔法来写的。五、这则灯谜的谜底是“耍的猴子”。这也暗指《红楼梦》文本没有最终结局。因为正常的“猴子”是有尾巴的,而被人们逮住耍猴戏的“猴子”则是被人砍去尾巴的。正常的书都是有最终结局的,而《红楼梦》文本则是没有最终结局的。这种情况和《红楼梦》文本的现状是十分相似的,因此我们可以进行类比推理。其实《红楼梦》文本的前八十回已经让我们红迷朋友看到了贾府的最终结局,只因贾府在雪芹心中就是自己的曹氏家族。曹氏家族的这种血泪结局,雪芹是无法再提笔写下去的,其中原因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因此,雪芹最终虽然“舍弃”了这段“尾巴”,但还是将这段“尾巴”的血泪真相写在了《红楼梦》文本的整体架构之中。而这个“尾巴”正是《红楼梦》文本的最终谜底,也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石头记》。
综上所述,雪芹运用四书来构成第四条隐线下面的第一条小隐线,用以表达自己的隐藏语意。雪芹以此来进一步将我们红迷朋友的目光引向了《红楼梦》文本第一回中的四个成书经过以及《红楼梦》文本的成书经过,并指出了《红楼梦》文本的故事情节是没有最终结局的。当然,《红楼梦》文本中有的地方也提过四书五经,其中的隐藏语意也都大同小异,我们就不再进行分析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