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幸的消息
路边摊摆上了大红色对联,喜庆的氛围浓烈起来。与大吉大利对立的任何词汇都该退避三舍,措辞的谨慎、小心也提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稍不留神,生怕自己无缘明年的种种好运。
“不幸”就是集体狂欢下要回避的词儿。没那么不幸。
大过年的,能有什么不幸的,还要写出来的消息。
那天写了《意义,意义,有什么意义?》,有朋友留意告诉我,高考英语要降到50分,语文抬到200分了(江苏省)。早几年,我会信的。现在,我不信了。
英语只会越来越重要。
我的另一个朋友说,英语是工具,多数人是用不到的,想成为精英,英语必须要会且好,还有法律。我不能再同意了。当然他还提到互联网。不聊那么多了,就聊英语吧。
我英语也不好,当我意识到英语会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我也替自己感到不幸。初一才开始学英语,“哑巴英语”这么多年,词汇量不大,没看过什么英文小说,做题全靠蒙,侥幸过了四级,前段时间参加了六级,感觉到比几年前的六级难多了,听力长难句,恶心。那能怎么办?好好准备呗。就算考完,考过,很多人觉得万事大吉了。哪个时候都不要那么想,该找你的总会找上你。几年前,我没想过要读研啊,更没想过要读一篇接近上万单词的外文文献啊。没想过要当精英,假如英语真是个工具,那就经常用用它啊。别把英语当学习任务完成,比如找本英文小说读一读,每天读读几篇英文新闻。
中国的文化再自信,英语在我国的地位都不会削弱。我决不崇洋媚外,有人拿学不好英文是爱国,那你语文也没学好,怎么解释?社会上总有一种看法,你语文都没学好,学什么鸟语?这又是一种极端。想一想,这不等同于我们学历史时背过的“闭门锁国”吗?倒退,彻底的倒退。
开放年代,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各国多文化深入密切交流极为重要,语言无障碍是基本。不是街边摆摊,肢体语言比划,物物交换。商品、文化、技术、精神深度输出离不开精通语言的人。
我不赞同非精英不该基本掌握英语。掌握英语成为精英的也是少数。精英从无数个掌握英语的普罗大众中来。整个国家削弱英语地位的事情不会发生,有关领导不会做出这么不明智的决定。
《孙子兵法》写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实战场or商战也罢,了解对方,才能致胜吧。没记错的话,《菊与刀》是美国研究了不少年,费了大把劲写的,只为了更好“掌控”日本。现在为止,想了解日本,首先看《菊与刀》。
汉语做不到如英语普及,假以时日,祖国称霸地球,汉语走遍世界角角落落的可能性也不大。和平是最有价值形式,一、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历史,和平是主流。即便,武力抢夺一切土地殖民,维护殖民地的稳定与长期发展的代价也会巨大无比,因此,汉语比英语普及更是天方夜谈。而且,汉语真的不好学。
研三一学长外出参加“多相流”专业交流会议,他回来跟我们说,那些英语好的容易与歪果仁在学术方面交流,他表示羡慕。不是咱不行,是你行,也得跟人交流啊,无交流无想法。这也是很多人热衷“沙龙”形式的原因,唠唠可能就有灵感了。
国家做过“错事”,这种错事不会再做了吧?新加坡发展的不错,一是英语普及,二是允许移民。后者,我不敢确定,前者一定要做的。对外开放提了这么多年,歪果仁想获得中国国籍是很难的。英语普及,歪果仁进不来,市场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空间。但毋容置疑,英语是不会被抛弃的。
大国在崛起,在强大,文化要自信,可以狠命输出,可以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学院,但也可以加强英语的学习与普及。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担心英语如何占领我国广袤大地,是想着怎么学好英语深入到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一味地宣扬文化自信,是不是正是不自信的表现呢?文化再优秀,再博大精深,别人听不懂、学不会,关上门孤芳自赏,意义又有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