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我 12 |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017-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涂涂悦读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往往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所以通常用头脑层面的思考,用自我1。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太在乎,做事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所以,更多是尊重自己的感觉,用的自我2。这时候,会有由内而发的享受感,这是他们做事情的巨大动力。因为进入到了自己潜意识深处,便创造出了一些东西,一样可以触动别人的潜意识。

作者提到自己在广州写专栏,坚持按照自己的风格而不是领导的建议,最后获得成功的例子。就是因为自己使用的内部评价体系,坚持自己的风格。当然,领导可以说,如果你听了我的,会更好。这个争论,看似是观点之争,其实常常是自恋之争。我主持专栏,我认为按我喜欢的方式写就好。我是领导,虽然是你主持专栏,我还是希望你按照我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写好。

文中还提到老人用发钱的方式,成功的让一群在门外玩耍吵闹的孩子,因为给的钱越来越少,而终于离开的故事。本来玩是为了自己的,变成了为了外部的钱,忘记了初心。“使用外部评价体系时,谁控制着评价标准,谁就控制着你。”

思考:内部、外部评价体系,分别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觉得跟小时候的养育环境有关系,如果是在一个抱持的环境,自己内在的力量容易被接纳和支持,就容易形成自己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如果是一个不信任的黑暗的环境,需要看养育着脸色形式,逐渐就会出现为了讨好他人的外部评价体系。就像第一章里面的权威期待的力量,对自我的影响一样。

反思:我用的是外部还是内部评价体系?

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我用的是内部评价体系。虽然自己偶尔也会感觉孤单,最近一两年也越发的感觉到家人、亲戚对自己的关心和催促,但是坚定的认为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不能因为他们想我结婚就结婚。遇到的那个人适不适合结婚,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

但是在工作上,外部评价体系占优势。比如接重庆运营中心负责人的位置,自己内心觉得不想带销售不想带管理,但是位置和工作的需要让自己觉得不得不接,同时去内心也调整说可以尝试挑战。目前有进展,但是比较缓慢。课程设计方面,有自己想做的东西,但是比如说为了配合招商需要,改。为了某老师说可以去讲课所以要讲什么,改。最后这些效果都没有自己期望的好,反而造成自己对自己所做东西自信心的下降。

总体来讲,内外部机制同时运行,内心深处做内部评价系统者,把自己的感觉放在第一位,需要协作的时候,切换到外部评价体系获得支持,这个大的方向是对的。可以做到更好的就是做事时,也尝试从自己内部评价出发,做自己真正擅长的觉得足够好的,不要轻易随外界标准改变,最后效果应该能更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