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
小小碎碎念
已经记不清上一次真正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记得去年准备考编时特别渴望赶紧考上,这样我就有时间读读自己想读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真正考上老师之后,想读的书也没有读,想做的事也没有做成,反而在“拖延症”的恶性循环中不可自拔,再加上其他压力,整个人内心的状态似乎特别糟糕。“比起金钱上的‘穷’,内心的贫瘠更可怕”。
从《稻草人》到《给教师的建议》我都读不下去,也许是当时自己真的静不下心来,只想抱着手机刷吧。心烦气躁,这样的状态我很难受,那么就来读读老弟带回来的《解忧杂货店》,看看自己读完以后是不是真的能“解忧”。
我对日本作家一点也不了解,我只知道偶尔在简书推荐的一次文章里我记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个月前我还买了这本书,为的是可以督促自己继续跑步。所以,我一点也不知道《解忧杂货店》开篇会有那么一点点“悬疑”色彩,这也是吸引我继续读下去的原因吧。
“这里不仅销售杂货,还提供烦恼咨询。无论你挣扎犹豫,还是绝望痛苦,欢迎来信!”
看完这本书心里满满的感动,不,应该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地会被浪矢爷爷温暖到,小心脏被轻轻地触动。虽然自己没有书中咨询人的那些烦恼,读的过程中却特别能理解咨询人的无助和困惑,也许这真的和读者的心境有关系吧。就像书中的浩介十几岁看披头士的电影和他四五十岁再看时,感觉就会不一样。
深夜的口琴声
这本书是虽然分成了几个小故事,但这几个小故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作者的厉害之处。其中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初中生,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吉他,由此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音乐人,同时他也肯定自己有音乐天赋。后来,他为了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并走上音乐之路,和父亲约定好好读书考大学。他在读大四那年竟然为了有时间创作音乐擅自把学退了,并且也勇敢地告知了自己父母。父母当然不同意,当晚就赶到东京与儿子彻夜谈判。
“父母连个囫囵觉也没睡,第二天一早就坐首班电车回家了。克朗从公寓的 窗子里目送两人离去。他们的背影看起来那么落寞,那么瘦小。” 其实真的好心疼克朗的父母,我在心里痛批克朗不懂事,简直在胡闹!
等到克朗三十多岁,他也未能证明自己,因为奶奶的去世克朗回到了多年没有回的家,父亲老了,身体也病得严重,父亲的鱼店也快经营不下去了,紧接着是父母的养老问题。种种困境,其实只要克朗留在家乡帮持父亲,照顾父母就能解决。克朗很犹豫要不要这样做。可是为什么要犹豫呢?为什么就不能留在父母身边,把音乐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呢?令人意外的是当克朗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克朗父亲拒绝了并把他臭骂一顿,认为他是临阵脱逃。最后,克朗的音乐的确被世人记住,不过是通过另一种方式。
直到读完整本书之后,我还是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克朗的结局,他的父母怎么办?令人心疼。不过也被他的父亲感动到,因为他的父亲虽然强势但是会理解他,同时也赞同他,而不是给他压力或是责怪他。可如果我是克朗,我一定会留下来,难道梦想比父母还重要吗?而且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有用”
再回想其他几个小故事,为什么这本书会一直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呢?我想是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散发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吧。书中有一个几乎不能生育的主人公怀上了有妇之夫的孩子,这个女子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她很难受,因为她想生下她唯一的孩子可是现实她又不能生。下面是浪矢爷爷给她的回答:
“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让即将出世的孩子幸福。即使父母双全,孩子也未见得就能幸福。如果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愿意为了孩子的幸福忍耐任何事情,即使你有丈夫,我也建议你最好不要生。”
母亲是伟大的,不,所有真正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才是伟大的。那些不负责任的母亲除了承受分娩时的痛,她们毫无“伟大”可言。
“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有用”。所有的回答都是与自己内心深处对话,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怎么想怎么做。虽然我的身边没有浪矢杂货店,值得感恩的是我的身边有像浪矢爷爷这样的朋友。积极认真地生活,度过一天又一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2487/968ffaa46e8b816b.jpg)
听着音乐,敲着键盘,等一下再美美地睡个午觉,哇!好舒服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