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网译: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两个学生敢于当面怼孔子。
一是子张。子张嘴毒。孔子接不住。就干生气,等子张不在了,再把话找回来。
一是子贡。子贡嘴拙。话没说完,就被孔子怼回去,子贡被孔子批还很受用。
孔子怎么把话语转到了微生高、左丘明身上了?
孔子说话都有语境。
编写组不按。不妨书接上回。
先有子贡委婉问孔子是不是支持卫出公,再有子路直言孔子准备怎么干。
孔子因材施教,也是因人而言。
子贡含蓄,孔子气和。
子路直白,孔子愠色。
子路嘴拙,但不傻,也感觉到孔子生气了。
但子路的二杆子劲头又上来了,老师您对子贡那么客气,到了我这就话那么不好听,不就是子贡比我会说嘛!
但我和子贡说得都是一个事呀!
这又没有外人,就是老师和学生,您不是平时总是教诲说,不要藏着掖着,有话直说吗?!您还经常让我们学习微生高,称赞他为人磊落,做事坦荡,我不是按照您的教导来做的吗?!
孔悝支持卫出公,您再不明确表态,我就去孔家做管家了!
子贡还要吧啦吧啦继续往下说,孔子就直接给截住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何意?
谁说微生高说话就那么直心直肠,直言直语了?微生高是有仁心的,说话做事是过脑子的。有人向微生高借醋,自己家里没有,就让人家等会,不是跑到别人家借了再给人了吗?!
你子路能给微生高比吗?!
子路不服气,还想再说。孔子想想,没让说,自己接着说。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何意?
安慰一下子路受伤的心。
当然了,你说话太过直率不对,对另外一类极端的人,我也不喜欢。
一类什么人?
子路拉出了当时大家都称赞的微生高,孔子也把另外一个闻名于时的人左丘明拉了出来,就是写《左传》《国语》的左丘明。
左丘明怎么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
左氏何意?巧言令色和低三下四的人,我左丘明看不上;笑里藏刀的人,我左丘明看不上。
孔子,这两种人,我和左夫子一样,我也看不上!
只是孔子不知道的是,左丘明说了一堆,都是后世之人从了孔子之佞,这两种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佞”人!
只是当时,祝鮀之佞是褒扬祝鮀才,所以左丘明才说了一堆,后人只用孔子改“佞”之后“佞”,一字足以!
只是,孔子自己也给忘记了,把左丘明的话啰嗦了一遍。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把两段合在一起,孔子何意?
说话太直不好,那是对怨,报怨才以直;说话近佞不好,那是假仁,假仁都是佞。
微生高就不是你说的那种人,不仅能说,还会说!
子路呀!很多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还要重要,因为要让听话的人能听得进去,才会给出好的回应。
孔子的中庸之言度曲美,如果是颜回还在,就记录下来了,只是子路不悟。
当然了,子路呀,我不喜欢你的直,更不喜欢佞!
孔子弟子中,被孔子认为佞的大概就是子张了!只是因为孔子称赞冉雍可以面南为重臣,当时子张不服气,就说冉雍不会不能佞,于是被孔子批,也从此改了佞的好人之性!
左丘明因有立功当世,立言后世,时人后人世人对其所评以一贯之。
微生高就不是了!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战国策·燕一》:“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
是以有信!
还有不少名家赞叹微生高的。
只是到了明朝年间,一无名氏,著《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小说》,其中第八卷题目就是“孰谓微生高直”,用了孔子的话,但把微生高活脱脱写成了一个世俗小人。
至此以后,孔子之评微生高就理解为两边:一是称赞微生高,一是批评微生高,且都说是孔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