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三十四节:问题行为功能分析
问题行为功能分析之间接方法,是通过对知情人的访谈或问卷调查,来了解特定问题行为发生的背景、结果,从而了解问题行为功能的一种方法。
访谈或问卷,要求信息提供者回忆受试者在最近一个月以来一贯的行为表现,并限定对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与背景进行描述性回忆,具体涉及但不限于以下三类问题。
一、区分问题与问题行为并发现问题行为的内容
1:是什么促使你决定要寻求帮助的?
(列举一切提供的问题并针对每一个问题问一轮下面2-7的问题)
2:你为什么头痛这个问题?
3:你试图想办法解决过这个问题吗?
4:你想到的或者尝试的办法是什么?
5:你在执行这些办法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麻烦没有?
6:具体是什么样的麻烦?
7:你针对这些麻烦的反应是什么?
8:你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针对该问题问一轮2-7的问题)
通过上述循环论证式的交流和讨论,咨询者和被咨询者就比较容易找到共同的问题行为目标,同时也表达对被咨询者所关注问题充分的倾听、理解和关切。
如果不顾及咨询者所关注的问题,而是单刀直入地问被咨询者所关心的“问题行为”,往往是适得其反,或者造成咨询者与被咨询者各说各话,始终难以对焦。不仅解决不了咨询者关注的问题,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帮助,反而容易给咨询关系带来阴影,甚至埋下冲突的祸根。
因为在临床上,咨询者关注的往往是问题而非问题行为,而应用行为分析师关注的往往是问题行为而非问题。所以,任何咨询在开始阶段花时间和力气去探讨问题以及因问题而产生的问题行为是值得的。
二、问题行为发生背景的内容
1:该问题行为通常何时出现?
2:该问题行为通常在哪里出现?
3:当行为发生时谁在现场?
4:在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或活动发生?
5:紧跟行为之前别的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
6:在该行为出现之前他在做别的事情吗?
7: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什么样的环境下他的问题行为最少?
在花了足够的时间与咨询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了解到目标问题行为之后,被咨询者要做的就是围绕焦点的问题行为仔仔细细地探询,了解焦点的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背景。为了做到这一点,提供若干行为发生的时间线索是必要的。
“今天(昨天/近两天/近三天/近一周)有没有发生过这个行为?”
(如果有,进一步提供具体的时间线索。)
“是早上,还是上午、下午?”
(或者进一步。)
“是早饭前、早饭后?”
“起床前还是起床后?”
如果没有,则探询咨询者所能回忆起来的最近一次问题行为发生的大概日期。
如果提供了大概日期,则尽量用具体的时间线索去引导咨询者进一步回忆:“你说大概两个月前的样子,我注意到这个时期好像正好有节假日。你能回忆是在节前的事情呢,还是节后的事情呢?”
或者提及咨询者和他家人生命中重要的时刻,比如,家人过生日前、后,重要客人到访前、后,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前、后(比如,乔迁新居、生病、婚丧嫁娶等)。
有时候一提供这样的线索,咨询者甚至马上能够联想到这个问题行为发生的具体日期,连带着这个行为问题发生的前前后后所有的情景都能再现一般地回忆出来。
再现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是对问题行为功能分析间接方法的最高追求。
但是,再现问题行为发生的情景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咨询者有意无意地强调问题(比如不上学)而忽略问题行为(比如打人或自伤),本身常常意味着这些情景往往是被抑制或者潜忆着的。它并没有被忘掉,一经点拨,就能够被回忆得栩栩如生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三、问题行为结果的内容
1:行为出现后发生了什么?
2:当行为出现时,您做了什么?
3:当行为出现时,其他人都做了什么?
4:行为出现后有什么变化?
5:问题行为后孩子得到了什么?
6:问题行为后孩子逃避或避免了什么?
间接的行为功能分析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它比较容易操作,而且节省时间。
它的缺点也是相伴相生的,那就是信息提供者只能依靠回忆来回答问题,因此,难以避免遗忘的因素或主观偏倚。
为了尽可能克服这些缺点,要求信息提供者务必客观描述环境事件,不做推理或解释。
所以,当家长面对咨询师的反复核实,一定要好好回忆,因为好多线索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这就好比我们去就医,如果你讳疾忌医,只会隐瞒病情,拖延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