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症时的读书心得
《得到》开创了一个知识付费的元年,之后,各种知识付费频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一块听听》、《唯库》等等,各种知识频道都在告诉你,一定要投资自己。但面对着这么多的知识,你该怎么办?选择困难症?知识焦虑感?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
我接触这类知识应该算比较早了,记得是2012年(或许更早一点),我用的一款听书软件叫《善听》,免费的,我听过《晓说》、《中国远征军史诗》、《冬吴相对论》,还有一些名著类的。后来这款软件没有继续更新,随后用的软件是《懒人听书》,那时候还没有《喜马拉雅听》这些软件什么事情。但现在看看,我原来用过的几款软件已经被人遗忘。想想也感慨万千。
我记得我听过的书有《穆斯林的葬礼》、《冬吴相对论》(所有音频)、《平凡的世界》、《坐庄》(这本书太烂了,所以记得清)、吴晓波的《三荡》,《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晓说》一、二,还有这两年我在《得到》付费频道上订阅的很多节目如《财富自由之路》、等等,好像我确实听了很多书 ,应该是半个专家了,但很遗憾,如果你要我讲出这些书的一二三,我确实有点懵。
这么说,这么多年我的努力都白费了吗?毕竟这么花费了长时间,收获并不对等,有点茫然。但有一点我是很有体会的,那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收获的知识,如果不经过整理、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留在脑海里的会很少,几近于无。
基于这个原因,我开始用一些好的工具,如xmind和有道云笔记进行记录,过段时间进行整理,相对来说效果提升很多。
这些年也在读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比如《崔恩.博西的时间管理科》(很经典)、《如何阅读一本书》(感觉有点艰涩),也一直在读书,但可能和自己的性格希望做得比较完美有关吧,希望能一开始就选到一个很好的书,不至于中途觉得不好浪费时间,希望能够比较完整地掌握书中的精髓,所以有很多讲究,对于读书在意很多,也放慢了脚步。
前段时间看到一本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秋叶),书中的几个观点点拨了我。“怎么样算读完一本书?非要一个字一个字看过才叫读完一本书吗?” 这句话我很赞同,一本书,即使你掌握了其中一个章节甚至几页纸的内容,如果能够为你所用,即使没有读其他的章节,也是有很好的效果,比起我听完这么多的书籍但没有用起来或者几年之后忘记得差不多也要效果强很多。知识的获取,一本书对于读者的意义不是让读者从头到尾,而是能让读者能认可一二,那么已经意义非凡了。
有了这个心态,我也不再拘泥于完整地读完整本书了,而是有目的性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这本书介绍了10种读书方法,如技能型的如计算机学习需要一点一点地啃下去,一些大牛的书,甚至要抄读法,有些书需要通读,有些书闲读等等,不同的目的读不同的书。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结合我自身实际,我也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还在不断完善),读书一定要给自己时间限制,不然会拖延很长时间,而且效果非常不好。另外除了闲书外,一定要做笔记。我是倾向于电子笔记,就是上边提到的xmind和有道云笔记。几个自己有兴趣或者和专业有关的,比如我对区块链币很感兴趣,我认为这是以后的方向(虽然数字币上半年跌幅惨烈,但我丝毫不为所动),我会开一个xmind文件,数字币相关内容慢慢记录在里边,阅读后,会把相关信息收集到一起,以后复习就非常方便。
再比如说关系图
通过这些收集,我能非常清楚地说出相关的知识。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关系,需要对保险保函知识进行充电,于是找了很多公号,把相关知识收集到有道云笔记,近千篇文章当然无法一一阅读,但我利用自己的方法,初步整理。形成以下索引。
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索引跳转,虽然我还没有全部阅读,但相关的知识框架在逐步搭建,如果需要,这些知识可以立马用上。这种方法比以前只听书不做笔记要好很多倍了。有人说,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马上找到,当然我也是通过这个手段查到的,但这个是经过我整理的,后续我还会用工具进行深化。效果当然不同。
双十一的时候,007战友推荐了《樊登读书会》,价格很优惠,当然这不是重点,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听书,基本两天可以听完一本书,也是超值了,基本上对于这本书也算了解了,按照《如何》这本书的理解,算是读过这本书了,当然由于以前的惨痛记忆,还是需要做一点笔记。《樊登》做得比较好的是除了语音版还有文字,做起笔记来相对会轻松很多。
不为知识焦虑,留住书中点滴,并能部分转化成个人知识。不求多,但求有,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