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二节有感
1第一个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这个章节里,主要讲了给不同层次孩子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所有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进步和发展。其中讲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时,我突然想到现在的双减政策,不允许排名,那这样的分组,在现在这个标准中是否可行?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学生觉得有差距,连真实的分数都不能公布,那么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呢?或者换一个说法叫做“区别对待”。孩子真的有那么脆弱,连自己的分数都不能承受,还是因为过分的保护就像原本生活在大自然的花朵是不虚暴风雨的,可是你把它带入温室中,时间长了,适应了温室,是不是只要放到室外风一吹就受不了了呢?所以到底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变成了大温室,让现在的孩子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越保护的好,就会越脆弱。所以我觉得受挫教育也是一门很重要的教育。
2.第二个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在这个章节里,讲述了一个问题和一个经典故事。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子女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觉得老师太忙了。在现在很多人的眼里其实觉得老师很闲的,以为每天只要上一两节课就好了,却忽略了上课之前的备课,和上完课后的作业批改,再加上其他的无关教学的杂事,可以说一个老师只要在学校上课,一天其实闲下来的时间还是很少的,所以有很多老师较好了别人的子女,却忽略了自己的子女,所以作为教师的子女不愿意再去当老师了。在当下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真的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能够把问题看的这么全,这个问题到现在到我们国家任然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一个经典案例,就是那个用一辈子“10分钟”备一节课的历史老师。这个经典的案例多次听到人讲,没想到出处在这里,并且这个案例讲的就是一个老师应该要去阅读,多阅读,每天阅读,只有阅读的越多,备课才越越丰富,上课才越精彩。总得来说可以用朱熹先生的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前常常说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觉得这句话是不对,一桶水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得有一个泉眼,这样才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怎样拥有一个“泉眼”呢?那就是阅读。那么请问,老师您今天阅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