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改名记
俗话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中国人历来对自己的名字很讲究。时光匆匆如水,掐指算算小侄子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一年半了,可是名字一直都没有确定下来叫什么,这可真是一个令一家人揪心又头疼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没有名字,就是这个名字不大合适,至于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还得容我慢慢道来。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小侄儿喜临这个世界,这可高兴坏了一大家子人,还没出院,老妈就张罗着让我们给孩子取个好听吉祥的名字。我和妹妹两个姑姑自然是最热心,想了无数的名字,又叽叽咕咕讨论了很久,最后取了一个自己感觉很满意的名字,上报给老妈,也觉得还不错。可是当事人孩子的爹妈却反应冷淡,不置可否,唯一的不满意就是没有按照辈分起名,这可急坏了、也弄懵了两个姑姑,不知下一步如何。
无奈之下,老妈把取名重任拜托给了高材生大女婿,孩子的大姑父。两个姑姑就这样暂且消停了下来,大姑父是个慢性子,优哉游哉地想,又是查康熙字典又是网上测分,终于折腾出来两个好名,这下可是按照家族里的辈分起的名,供孩子爹妈以及爷爷奶奶们挑选。这名字出来,做大姑的心下嘀咕,总感觉哪里不对,原来其中的一个名字与自己的奶奶和姑姑同音,而更不巧的是,两位长辈都已经去世了。提出不同意见后,大姑父说,那也不要紧啊,又不是同一个字,不如让他们自己选择吧!
名字到了孩子爹妈那里,好巧不巧,偏偏是选了那个同音字。就这样在出院后的一个多月用了这个名字报上了户口。又是一次家庭聚会,孩子的三姑奶奶问起孩子叫什么的时候,知道了这个同音字,立刻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的这个同音字用在孩子身上不好,一方面感觉是对已故的人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影响孩子。就这样,孩子的名字问题,犹如一块大烙铁一样一下子又烙在了老妈的心上。老妈又开始为孩子的名字日夜焦虑起来。
老妈求助了自己的哥哥,妹夫,也就是孩子的舅姥爷,姑老爷,取了好几个名字,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对,孩子的爹妈纯粹不闻不问了,任由着做奶奶的焦虑折腾。最后,这个问题又像线团一般回到了两个姑姑这里。家族的辈分那么难起名,叫什么都不好听,还是算了,就按照孩子自己的姐姐的名字起好了。两个姑姑又一次召开了网络会议,折腾了一晚上,弄出来一个“好名”,这一次,第二天兴冲冲发给了老妈,以及自己的弟弟弟媳,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兴奋的仍然是奶奶。孩子的父母仍然是纹丝不动,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您倒是说句话啊!唉,不理也罢,随这俩佛爷好了!
村里搞确权的事情,眼看着也要影响到小侄子,老妈这回真的急了,呼动了老爸,拿着户口本立刻改名字去,娃的大姑这回也坐不住了,自己起的这个名字没经过人家爹妈同意,也没有按照辈分,怎么有种偷来的锣儿敲不响的感觉,看来还是不合适啊!这天晚上,在下班回来的路上,一直不停地想新名字,看到路边的招牌里的字,每一个都要拿出来和名字中已经确定的姓氏辈分两个字搭配,试了无数个,回来以后就全部列在纸上,又拿手机排查了半晚上,敲定了七八个名字,又一次和妹妹开紧急会议商量,和自己的老爸老妈商量,终于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名字——“魏相安”。当这个名字出来的时候,这一次,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确实就是我们这个孩子的名字,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专有代码。
“魏相安”,妹妹的解释是“相安无事,平平安安”;我的理解“相安”很好,“未相安”也很好,小名“安安”很好,大一点就叫“相安”也很好。方言土话很好听,普通话也不错。想想我那古灵精怪,见任何人都笑眯眯的样子的可爱侄子,就觉得这名字真的很适合这个宝宝。老爸和老妈也很满意,这一下老妈那焦虑的心终于安定了。第二天早上,当我把这些名字发过去给弟弟和弟妹决定的时候,他们也选了这个名字。这一次,是真的没有疑虑了。待大家全票通过后,老爸就立刻拿着户口本直奔派出所了。
相安无事,期待我那可爱的小侄子,平安长大,快乐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