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味的这样做,只能把孩子越推越远
妈妈说:“让你学习是为你好,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奔跑。如果你将来考不上大学……“
孩子捂着耳朵接话:“将来考上大学,要吃生活中的苦,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更多的苦。我都会背啦,你饶了我吧。”
这一生活场景熟悉吧? 这几乎出现在有孩子的每个家庭中。先是给孩子讲一大通道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接着就是一通提高嗓音的批评;最后就是家长大发雷霆,孩子或呆若木鸡或默默反抗。鸡飞狗跳的结果就是,双方不欢而散。亲子关系日渐疏离,甚至大一点的孩子主动要求去住校。


为什么感觉孩子越大离我们越远呢?只因为父母一味地这样做:
讲道理。
讲道理,是中国家庭身上普遍存在的弊病。家长一看到孩子不认真学习或存在别的问题,就开始长篇大论的讲道理。殊不知,孩子小,听不懂道理或孩子早已明白道理,只是没学会自我控制而已。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曾指出,讲道理的家长是“问题家长”,越讲道理,还是越不听话。
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卢梭认为,冰冷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他,但他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也明白无数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何况是不谙事世,未成年的孩子啊?家长长篇大论的讲道理,只是在排解内心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孩子在自身行为受阻的情况下,本身情绪就不佳,这时家长再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无疑是“火上浇油”,继而不解,内心离你越来越远,甚至“亲子关系”恶化。
家是讲“爱”的地方,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但是,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不要一发现孩子做错事,二话不说,拉过来就是一阵“暴揍”,或者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管不问,这都偏离了教育的正确方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讲道理”才能让孩子接受呢?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能否接受别人的“大道理”,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是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这就要求我们:
(1)讲道理,要从孩子的情绪入手,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孩子是受教育的一方,孩子是道理的接受者,讲道理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可以采用问答形式,叙述事情原因经过,充分考虑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动孩子主动去思考,刺激孩子天性善良理性的一面,引导孩子自己得出道理。
(2)尝试用孩子的规则来讲道理,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规则制约。
天真浪漫的孩子无不喜欢“玩”。“游戏”是语言和文学开始的地方,我们讲道理也可以从游戏开始。
孩子喜欢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有契约精神。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将繁琐的理论转化为简单的游戏规则,让孩子一步步。走进由道理织成的网中。
(3)道理是做出来的,“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试小错,防大错。
比如,有小孩对沸腾的水壶盖感兴趣,一直在一旁摇摇欲试。你告诉他一千遍,“热,热,烫手”仍改动不了他那颗萌动的心,你只要拿着他的小手王烟雾缭绕的蒸汽附近一放,孩子肯定会缩回手,并且从此不再向往烧沸的热水壶盖,这样就杜绝了以后的“大患”。
再比如,一初中孩子厌学,给他讲再多道理,他还是不想读书,你可以让他去推销,一商品或者去工地上打一天工,或低三下四,或汗流浃背,几天下来,孩子学习会踏实下来。“实践出真知”,孩子自己得出的道理比你喊破嗓子都好用。
(4)相信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在家长的示范中懂得道理。“身教重于言传”自古以来是不变的真理。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充分利用家庭的纽带,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爱的氛围中,感受正能量的道理。
“大阅读时代”,家长一面耳提面命的叮嘱,多读书,多读书,一面不停地刷手机,孩子永远不会爱上阅读的。
我家“视机如命”的四年级孩子在我舍弃手机陪读以来,慢慢也忘记了对手机的痴迷,一学期完成了300万的阅读量。
因此,要想孩子懂道理,又不在排斥我们,就要口头上少讲道理,行为上演示道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与我们的关系才不至于越走越远。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让我们遵循教育家的这一真理,在实践中在爱的氛围中指导孩子前进吧。
end ——
在教育上,,我认为一味“讲道理”是下策,你认为呢?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声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