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某考生:换一把锁引发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5550/bdfc06e77278c62f.png)
我家的锁很老了,银色的铁制边缘已被岁月打磨得有些泛黄。每当我的手轻抚它,那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便浮现于脑海……(由锁入题,引发回忆,开启全文,简洁明快。)
一天,我着急忙慌赶回家,却发现钥匙落在家中。家里没人,无奈之下只好拨通物业电话。不久,一位年纪稍大的锁匠便来到我的眼前。见我一人独自等待,他挂起微笑问:“小姑娘,是你要换锁吗?”我心中十分焦急,刻意加快了语速:“是的,请麻烦快些,我赶时间。”这般冰冷的态度让锁匠愣了下,可他布满皱纹的脸庞随即又恢复了刚才的亲切,说:“好,我会尽快。”(故事的发生,被锁在门外。这是一次意外,也是一种不一致,一种变化。所谓无错不成书吧。作者描写语气和神态很细致,一和蔼,一急促,鲜明的对比,为下文铺垫。)
我在上边的楼梯上坐下来,望着他从包中掏出各种工具。他俯下身察看了下我家的门锁,偏过头,语气尽是温柔的亲切:“你看这锁这么旧了,我帮你换个吧,样式一样,行吗?”我抬眼,瞧见他眼神背后隐藏的温暖关切,心里一动。他鬓发微白,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热烈的温暖,叫人格外亲切,浑然不像一般陌生人那样的冰冷与淡漠。许是有些融动,我调慢语速,耐着心回答:“好,那就换吧。”寥寥几字,像是对锁匠的肯定,也是我态度的转度。(故事的发展,提出和同意换锁。这也是点题。锁匠的温和态度让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锁匠脸上的笑更浓了,条条皱纹绽得更欢。他的双手灵巧地摆弄着各种工具,口中流淌出的话语带有一种明亮的感染力:“我见过好几个像你这么大的学生。都是忘了钥匙,不过倒让我这个老头忙得快活了。”他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带有些乡土色彩,如一个个音符般跃动在我的耳畔。眼前这个人是多么爽朗,富有亲和力,让我心底升起暖阳般的温情。他又问起我的学校生活,我一一回答了。问得简单,答得简单,却在冥冥之中解开了我心的戒备,润了心田。我从未如此认真地回答过一个陌生人的问题,因为我从未觅得这样一份来自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温情。这份温情在机械运作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琐碎冰冷的人际生活之中,显得如此可贵!(故事的高潮也是结局,完成换锁。通过语言描写,画龙点睛,点出了换锁的双重意义。)
我忽然想起背包里还有一瓶未拆封的暖橙汁,便取出,递到锁匠面前:“师傅,累了就喝口饮料吧,不用赶工了。”他神色一愣,接过瓶子,向我表示了感谢后,看着橙汁,半是欣喜半是感叹:“好久没人这么在意了,大家都是修了后给完钱,就一下锁上门,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这么体贴的孩子……”
恍忽间,望向那把崭新的锁,我的心陷入了思考。我感到这不仅锁的是门,还锁着人们那颗日渐忙碌却淡了情义的心。这位锁匠用自己的真心与温情试图去打破、改变,却得到冷冷的关门声。我们应试着去回应每一份向我们盛开的温暖,敞开心扉,去打破那道横隔在人心之间的锁。(故事的尾声,通过赠送橙汁的行为来表达对换锁的感恩。语言描写,“好久没人这么在意”照应了结尾“人们日渐忙碌却淡了情义”,最后再次点题,呼唤读者付出真心和温情,打破冷漠。这里的议论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作者,而且是很多人都如此。最后用“敞开心扉,回应温暖”这八个字来收束全文,既干脆简洁,又耐人寻味。)
【总评】本文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小故事。因为一次意外,小作者与锁匠这位陌生人发生了联系。锁匠温暖关切的态度和耐心细致的服务,使得小作者匆忙、冷漠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小作者不仅及时回应善良,还从老人的话语中,发现了更加普遍的现象,进而发出了“敞开心扉,回应温暖”的呼唤。
读至此,让人不由得赞叹作者的敏锐观察和善于思考。在时空受限的考场中,能够写出如此精彩的急就章,小作者的语文素养让人佩服。
本文围绕锁来结构故事,从被锁开始,由换锁展开,到最后开锁而终。“锁”在本文被赋予了一语双关的象征意义。在故事中,锁匠的态度始终那么耐心细致,温暖和蔼,而作者从开始的急切冰冷,随之变得有耐心,直到最后的感恩和深思。
这些改变不仅仅是个人的觉悟,同时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简单的故事蕴含了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