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AI:在恐惧中学会驾驭 | highTalk Vol.02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high创

highTalk 」是一档围绕创新的栏目。

我们的朋友和伙伴会在这儿,不定期与大家聊聊创新这件事儿。

在high创举办的“创新者的洞察力”沙龙中,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创业导师、客座教授,《呱呱坠地的巨人》作者李太仆老师从投资人角度,在分享AI在各个领域的种种机会与应用场景之后,总结出AI最典型的特点以及AI最核心的本质——识别,指出了人们对于AI感到恐惧的根本原因。

我们该如何在恐惧中学会驾驭而不被替代?AI会有中西方差异吗?以下,enjoy:

现在大家看到AI都爱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不太好的期待,就是机器人会反抗人类、占领世界、最终把人类消灭,这是我们对AI发自内心的恐惧。那AI到底有没有那么令人恐惧呢?今天我将从一个投资人的视角,来分享AI目前给各个领域发展带来的机会,并与大家一同解析AI令人感到恐惧的根本原因。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们10年前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10年前觉得新奇的很多东西现在很多都不存在了,比如MP3、CD。现在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东西,10年前也许并不存在,比如微信、支付宝。

而AI在未来的5到10年一定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创业的浪潮在激荡着我们每一个生活细节的改变,所以我们也应该关注未来5到10 年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首当其冲的变化就是:

未来很多职业会消失

这里讲一件我很有感触的真事。我的一个高中同学,2000年左右她从事了一份非常新的工作,即电话销售保险。后来她成为了某著名保险公司call center的负责人,带领几百人的团队。然而前年,她下岗了,原因是整个部门都被机器人所取代,这个10多年前的新兴职业就这样被淘汰了。

随着AI的不断发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职业会像电话销售保险一样消失。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AI目前在几大领域的运用场景,以了解它在各个领域的进展情况。

第一 知识领域

即使是过去我们认为AI很难战胜人类的围棋,也被Alpha Go战胜了。大家可能都知道Alpha Go一代,却不了解Alpha Go二代。

Alpha Go一代最大的特点是它研究了几十万份人类的棋谱,进行了自我训练,并最终打败人类;而Alpha Go二代并不看人类的棋谱,它通过机器学习直接与人类对弈,也能把人类打败。

所以最后谷歌决定不再把它放出来吓人了,因为柯洁跟Alpha Go一代下得都已经有点神经错乱了,如果二代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可见在知识领域机器人已经完全打败了人类。

第二  机器翻译领域

现在我们出国如果外语不好不要紧,只要拿一个翻译机,日常对话就难不倒我们了。在去年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科大讯飞推出了机器人同声传译,虽然翻译质量有待提高,但是我相信未来它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这也将改变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语言类的学习还有没有必要?英语还有必要学得那么好吗?

第三 人脸识别领域

我相信大家对此肯定非常熟悉,明天我要坐高铁去宁波,现在进火车站第一步就是人脸识别。AI在人脸识别上的运用已经很成功了。

第四 医疗领域

AI结合现在的5G技术,已经于今年3月分别在动物和人身上成功进行了远程操纵手术。我们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的尺度之大,发展进程之迅速,有了5G技术的加持,AI远程医疗技术将会更快发展。

第五 无人驾驶领域

我相信基本上在未来5到10年以内无人驾驶就会上路。2022年亚运会,杭绍甬,即杭州-绍兴-宁波的高速公路将实现无人驾驶,而且这条超级高速公路将以大数据驱动的云控平台为中心构成一个多功能的协同系统。

说了这么多运用,我们需要回顾一下,AI到底是什么呢?

AI到底是什么呢?

它其实就是海量数据加成下,用算法可运用到不同的场景和领域中去的训练模型。所以AI的核心驱动力是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

所以,在我看来,目前AI的核心应用是识别和运算速度,而AI的运算速度现在来看主要就是识别的速度。所以,在AI眼里,我们人类社会就变成识别问题:男与女、老与少、快与慢……

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些不能识别的东西变成识别性的,比如说绘画。假设我们把一副画全部画成格子,每一个格子色点都用百分比标识出来,就可以把整个画识别出来。因为机器运算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它画这幅画会比我快得多。

而对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我们所要运用的东西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将成为A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用场景。

在识别之外的洞察力

我坚信,识别在人类所有的灵感、灵魂中只是非常小的一块,还有大量非识别的东西存在,比如人类的感情、爱,人类很多非理性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真正人类的灵魂。

机器人就算能识别一幅画,画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而洞察力这种包含非理性、感情的知识赋予了识别意义,让我们能够驾驭AI。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人类有中国人、外国人,中国人有中国的文化和思维,那么AI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AI的思维方式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回到中国文化的源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有一块地方叫周原的地方,我觉得周原诞生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比如中国人居住喜欢选择阳地,山南水北谓之阳。这和周原的地形很有关系。周原北有岐山,南面是渭水,当中这块地方就是周原,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格局。

周原是怎么来的呢?是周朝的先祖古公亶父(周太王)为躲避戎狄侵扰,拖家带口带着老百姓从豳地移民过来的。找到一块好地方,就不走了。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就是周字的由来。门里面是吉。所以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模式是,我找到一块好地方然后不断的去深耕

今年年初流行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就体现了很典型的中国式科幻思维:地球遇到问题,中国人是不管多艰难都要拖家带口、带着锅碗瓢盆一起走。那美国的科幻思维是什么?地球遇到问题,我就到火星移民去,地球不要了。

我现在有一个判断,AI对中国人来说这个深耕的地方就是识别,所以我们中国AI的产业会把识别做得非常的深入,但洞察力的欠缺也使我忧虑。我相信美国人做的AI一定会研究很多识别以外的东西。

在此建议大家以后都去思考一些识别转换和洞察的问题,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恐惧中驾驭AI。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