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品(要有当“小学生”的精神)
要有当“小学生”的精神
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实践而知之。因此,我们不论搞革命或搞科学,就要有学的精神,干的精神。
在有些人眼中看来,“小学生”与大科学家、“小学生”与革命干部之间,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是“小学生”就不成其为科学家和革命干部,既是科学家和革命干部就不能同时是“小学生”,认为作“小学生”就会有失尊严。表面上看,好像这种说法很合乎逻辑,很有道理,其实,这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小学生”与大科学家,按辩证法的话来说,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既是大科学家,又是“小学生”,没有当“小学生”的精神,就成不了大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有当“小学生”的精神,就像江上挂满帆蓬的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谁如果因为自己开始有了一些成就,对书本也瞧不起,对教师也瞧不起,对工农群众的生产经验也瞧不起,不愿再当“小学生”了,就会马上停滞不前。这是一条客观的规律。大科学家是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娘胎里生下来就命定的?当然不是。有些青年同志成天在研究成为大科学家的秘诀,探索成为大科学家的途径,其实说穿了,也简单的很,一条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一条是有当“小学生”的精神。任何真正的大科学家,不是以权威自居,以老爷自居得来的,恰恰相反,是当“小学生”当来的。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壮丽的事业,加上当“小学生”的学习精神,就将有千千万万个大科学家,大理论家,大工程师,大诗人,……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对革命工作干部来说,也是一样。一个好的革命干部,同时必须是一个好的“小学生”。这二者也同样是辩证的统一。我们在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当“小学生”当来的。一个是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小学生”;一个是向群众学习,当群众的“小学生”。过去我们不会打仗,不会搞社会主义建设,现在我们都学会了。如果我们有的同志不下苦功夫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书了,不甘当群众的“小学生”,骄傲起来,他的工作就会做不好,就会犯错误。这也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
任何工作,不论是革命工作或者科学工作,成功和胜利之门,是只让甘当“小学生”的人进去,而决不让“好为人师”和骄傲自夸的人进去的。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统一。“小学生”的对立面是什么呢?就是他所面临的整个学习的对象。在这个对立的统一中,他将要学习它们,占有它们,克服它们,使自己向着对立的方面转化。读书是对立面的统一,其转化的结果,将是我们占有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当群众的“小学生”也是一样,就是把群众中一些实际的、丰富多彩的、但还不系统的经验和知识,集中起来,变为领导上的经验。一句话,当“小学生”就是把古今中外书本上的以及实践中的种种经验和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会的,当“小学生”就会了,不懂的,当“小学生”就懂了;没有的,当“小学生”就有了。当“小学生”的作用大矣哉!任何困难任何艰巨的事物,一用“小学生”的态度对待,则如冰遇骄阳,纷纷开动。困难的大山,在骄傲而不虚心学习的人面前,显得格外神气,然而它却不得不顺从顺从地屈服在“小学生”的脚下。
在斗争中,我们学到了一条经验:任何困难的不懂的事物,任何艰巨的任务,任何新的复杂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在战略上要敢于蔑视它,另一方面在战术上要重视它,用“小学生”与它相对立。先虚心学习它,了解它,然后克服它。光会自吹自擂而不虚心学习的“英雄”,实际上是最无用的。而有甘当“小学生”精神的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英雄。
一个好的革命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一方面应当把自己看成顶天立地的英雄,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看成是“小学生”。我们要看到工作中的巨大成绩,同时要看到展开在眼前的越来越宽阔无比的世界;看到一个接着一个不断提到眼前的新任务;看到有无数新的东西要学习要探讨。我们越深深地看见了这些,就越感到自己是个“小学生”,越要努力学习。“学然后知不足”,这是千真万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