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永远不会死,但你会老去
前段时间著名自媒体大V王左中右发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中文大约的确已经死了》,一度引发热议。
仔细阅读了一下,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批判网络语言侵袭常规语言的那一套。
其实每当有一套新的语言体系成型并流行开来,类似的文章和观点都会出现一次,上一次是“蓝瘦、香菇”盛行的时候,这一回针对的是“绝绝子”、“YYDS”这一波。
有新生事物就会有争议,这很正常。
但这样的文章由王左中右这样一个年轻人写出来未免就有吸引眼球的嫌疑了。
70后、80后乃至90后前期的这三代大抵都蹭经历过BBS时代(前几天还有人在网上发文怀念天涯社区的鼎盛时期),那是网络语言最初生发与野蛮生长的时候,诸如GG(哥哥)、MM(美眉)、恐龙(丑女)、青蛙(丑男)、斑竹(版主)、886(拜拜喽)等等层出不穷,各种谐音梗、象形梗、会意梗被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甚至今天被商家们炒成了节日的“520”都是过去数字呼机时代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玩剩下的。
彼时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或批判。相反,不少真正的语言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还饶有兴致地专门研究网络语言的盛行给中文表达带来的便捷与对语言世界的丰富与充盈,这也促成了网络语言进入辞典。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输入法的不断智能化,网络语言的花样也越拉越多。但唯有一点没变,那就是中文的力量从未减弱,而只是在不断有选择地吸收各种新的元素。
从仓颉造字到网络语言出现,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无论是中文还是汉语汉字,都一直处于并存与融合的状态。就像今天,我们可以听网络口水歌,但对古诗词的钟爱从未减弱;我们可以敲着键盘用网络语言交流,一扭头又可能是用方言和家人说话。
语言有其独有的生命力,语言的发展也讲究优胜略汰。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自然就不再具有生命力。譬如过去常说的“顶帖”、“楼主”如今已演变成“点赞”和“UP主”;曾经流行的斑竹这些早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蓝瘦、香菇”不过大半年的时间就泯然众“词”矣。相信过不了多久,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什么“绝绝子”“YYDS”之类的也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每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特有的语言体系和话语输出方式,当你觉得无法闯进这个特别的语言圈子的时候,只能说明一点:你老了。这种老不是身体肌能或者心态上的衰老,而是你再也没有了去尝试一个新次元文化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