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

2021-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会思考的芦苇

          初三的女儿要返校上晚自习,临走前,让我在家校沟通本签字。就此,看见沟通本上写的月考目标栏,各科比这次月考要低,我疑惑地问:“订目标不应该是比原来的高吗?你这在原基础上还下降了。”

        孩子说:“接下来学的内容要难很多了,老师也说了,这次的内容相对要容易。”

      我说:“我觉得你不能还没学就主观认为难啊,应该是想怎么学习掌握才对呀?”

        孩子反驳道:“我订的目标肯定是我能达到的啦,如果我制定没法达到的目标,那又有何意义?”

        我当下给噎住了,心里清楚她说的对,可我在当下失了冷静,忘了界限:这是她的事 ,不是我的事。 没有觉察到自己已经越界了,却还进一步问她:“你这目标总分达考八中930的分数线?”她一算,差19分。于是,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你需要重新制定目标,至少以你要考的八中分数线为基准,来制定。”孩子没好气地说道:“早知道你这样,我就不写了,下次我都不在这上面写目标了。”

        顿时,我也不开心了,开启唠叨模式:“写不写是你的事,学习努力与否,你心里有数,妈妈只想提醒你。再友情建议你, 每天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今天你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了?学习效率是否提高了?为了达成你的目标,你有做了什么行动?……”边说边在沟通本上写下:虚心使人进步,戒骄戒躁,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孩子带着沮丧返校了,我也很丧,深知,这是一次不和谐的沟通,进一步反思检讨自己:在孩子的学习上,我越界了,没有做到充分的允许和同意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做自己。我所有的要求都是在打扰孩子,我的干扰在增添孩子的内耗。

          回顾我们的对话,我看见的都是我的期待和要求,没有看见孩子制定每一个目标的慎重,还有她为之将要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我却失去了冷静和她辩论所谓目标,还把孩子卷入到了我那狭隘的认知里。是啊,目标就不能比原来低吗?谁规定目标就一定要比原基础高呢?再就是,她的学习目标是为自己制定的,不是为了给我看的,制定目标是为了精进她自己,究竟如何做是由她来主宰,不是我。所以,在这里,我是没有话语权的,可我却还在指手画脚,我真是太霸道了,太无理了。

        如果情境再现,我想我会这么表达:  “孩子,我很好奇这次目标怎么这么低呢?是遇到什么困难吗?”以此了解孩子制定目标时的想法和学习情况。

      “你制定目标很慎重,知道你一向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妈妈相信你能通过努力可以做到,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妈妈。”看到孩子好的品质,认可和相信孩子,做孩子的靠山,给到孩子支持和抱持。

          等孩子回来,真诚向她表达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