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养生是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据道家经典《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就是中国古代养生的总原则,意思是生活要顺应自然规律。
什么是养生的真谛?道家的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道出了养生的真谛。老子说,“善摄生者无死地。何谓死地?生生之厚。”“生生之厚”是指过度地奉养生命,过度养生非但不能养生,还会让你陷入死地。养生的关键是不要太厚待自己,要对自己要刻薄一点。比如饮食方面,不要吃得太饱、太好、太精细。现代人生病,大多数都是富贵病。老子进一步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节制才是最重要的养生之道。比如,运动很好,但过度运动,反而伤身体。
养心也是养生的一部分。怎么养心呢?老子说要“致虚极,守静笃。”。心中无物为虚,妄念不起为静。妄念太多,就会心理失衡。什么是妄念?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此岸和彼岸的距离,其实就是心中的妄念,妄念一消失,此岸即彼岸。”对自己和他人抱着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期望,这就是妄念。现在很多人得抑郁症,为什么会抑郁?愿望和期望无法满足,又想得太多,导致精神崩溃。因此,致虚守静是养心的要点。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指出,“凡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过分看重外在的东西,内心必然失去平衡。保持平常心是养心的另外一个要点。
养生的目标之一是追求长寿。何为寿?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 这个亡是忘的通假字。死了以后不被人们忘记才是真正的长寿。怎么才能死后被人记住从而实现真正的长寿?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想一死就被忘记,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情。”
总之,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节制守静以及保持平常心,还要努力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