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抱怨的妈妈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这学期开学两个月了,我只回家了两三次,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待着。
我不喜欢回家,一回家就好累。
妈妈需要一个情绪宣泄口,可我不想成为妈妈的情绪垃圾桶。
我本身也不是能量特别足的人,一回家,妈妈就跟我吐槽工作上的不顺心,我听完就特别焦虑无奈,我的能量全被妈妈吸走了。
昨天表姐来主城培训,借住我家,去妈妈工作的地方找妈妈拿钥匙,表姐说妈妈瘦了一大圈,精神状态没之前好了。
听完,我内心不禁发出疑问:“是吗?”同时,心里有点愧疚,妈妈需要陪伴,需要情绪价值,而我为了自保不想陪妈妈,没有余力给她提供情绪价值。
妈妈随口一句“不想干了”,都会让我难受一整天。看到她的辛苦,我立马觉得自己不配过得轻松,不配过得快乐,我应该节俭节俭再节俭,尽量不花妈妈的钱。
这学期,我的确还没有找妈妈拿过生活费。
我该怎么办呢?我能怎么办呢?
变强大?
我想强大就能马上强大的吗?
这学期一直在学校食堂兼职,每天中午一个小时10元,包一顿饭,刚好覆盖一天的吃饭钱。没找妈妈拿钱后,我精神上自由了很多,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去为妈妈的情绪负责。
这样一来,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回避妈妈的情绪宣泄,敢于远离妈妈的负能量。
表姐通过学习心理学,能够察觉一个人语言背后的需求,并给到对方回应。表姐昨晚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耐心听妈妈吐槽发泄,妈妈的感受被看见,心理得到大大满足。
那一刻,我在想,要是表姐是妈妈的女儿该多好,这样妈妈就更开心了。
我还在成长,我把自己的情绪负责好就不错了,真的没有力气去承接另一个人的负面情绪。
妈妈的抱怨差点把我逼成抑郁症,我不想成为妈妈那样爱抱怨的女人,所以,我现在一有负面情绪就在简书写出来。
我不想把自己的难过低落说给别人听,别人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给予我期待的回应,有时候说了倒不如不说。
还是写出来更舒服。
自己的苦自己吃,自己的难受自己消化,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情绪负责,家人没有这个义务,男朋友更没有这个义务。
之前的恋爱里犯了一个很大的错——把原生家庭的不好说给了对方听。
跟小贺也说过,小贺觉得我不够体谅妈妈,我觉得他说得对,但我心里……
我的所有观点看法都不一定正确,但我有权利去尊重我的感受。
我把我自己过好,不做不好的事,不让家人操心,不让别人替我承担什么代价,我觉得这样够了吧?
看到我对妈妈这么“冷漠”,我突然觉得生娃有啥意义呢?我妈妈不是一个很能干的女性,养我一个都如此吃力(哥哥16岁就辍学了,然后就没找家里拿过钱了),以后我还是别生二胎了吧!没钱没那个能力,真的生不起。
还好我有个哥哥,不然,我这个大学过得更艰难。我的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跟身边的同学比起来,我的生活真不算好,但是,仔细观察一下我的原生家庭,我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也算是幸运和不容易了。
幸运在哪儿呢?
有国家助学贷款,有国家助学金,有勤工俭学岗位,有朋友送的好看衣服,有一个对我很大方的哥哥……
不要去抱怨,感恩当下的生活。
还有一年就专科毕业了,一定要努力考上公办本科,只要考上公办本科,学费比专科少两三千,凭着助学贷款,助学金和一点兼职,我也能勉强读完两年本科。
考上公办本科,我就可以完全脱离妈妈了!
等专科毕业,就让妈妈回农村老家吧。她想去哪儿去哪儿,不要干涉,她想在哪儿生活是她的自由。我没有拖她后腿,我不想听到她说“为了你怎样怎样”的声音。
我都22岁了,是大学生又怎样,我终归是个成年人了,家人没有义务养我了。我这个年纪自力更生已经很合理了。
食堂兼职能做就一直做,那是我安全感的来源。学习很重要,考上公办本科后,我就有更多选择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