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练笔173:以更开放的姿态学习
今天是2022年9月24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随着学习的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困惑也越多。特别是写日更的时候,总是感觉写出来还是差东西,当然这比刚开始写的时候,已经进步了很多了。我想,学会学习可能是一生中都在探究的命题。
同样的,要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要持之以恒持续跟进的事情,并非教师一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的工作就能立刻到位,学生就能立刻学会了。毕竟,心智成熟是漫长的人生之旅。
教育肯定是一门学问,既然是学问,就要有钻研的精神,探究的态度,遂恐怕很难做到所谓的极致了,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人,所以很难说怎么做才是炉火纯青,只是尽到责任心,用心育人。
很多人以为,把书教好了就可以,这样的观点忽略了教师也需终身学习的问题。最好的教育,必然是师生的共同成长,彼此成就。身教言传的教育,是最好的,教师喜欢学习、善于学习,也才能引领学生往这方面走,随着新课标的来临,教师更加需要专业阅读与写作。毫无疑问,没有一定的“智力背景”,再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恐怕能吸收的也是少部分;再者,没有一定的学习力、思维,即使背的出来也未必能在课堂中运用出来。
学习本事一件极具个性化的事情,所以极其善于学习的人才更可能掌握好学习的规律。善于学习的人从来都是产量不高,所以对于热爱学习的人来说,一分辛苦一分才罢了。学贵有恒。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坚持读写结合,并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问的学问,其实包含两部分涵义,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追问、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人的思维发展,极有可能更多的在解决问题后产生。在课堂上,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确并不容易,所以教师要有探究的精神对待课堂,用更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回馈,唯有此才能更准确的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便更具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吴非说,学会学习是需要学习的。真正的学习必然是心理机制的迭代升级,而不是在大脑里打几个“补丁”,继续走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