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外交官——浅析鲁肃的“愚”与“智”
《三国志》中记载,“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每逢谈起鲁肃这位善言辞的外交官,人们总会想起他的忠厚与才智。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愚”主要体现在性格上忠诚憨厚。
鲁肃为人仁义豪爽,周瑜起兵向他求援时,鲁肃“指囷相赠”,毫不犹豫将家中一囷粮食赠与周瑜,令周瑜十分感激,认定了鲁肃这个朋友。周瑜死前,荐鲁肃以自代:“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赤壁之战前,鲁肃态度坚决力排众议,不顾生命危险为主公孙权进谏,始终忠于君主。在草船借箭时,他答应孔明为其保密,便不让任何人知道——尽管自己应将所探的虚实全部告知都督周瑜;后收回荆州时,因宽仁仗义,被孔明用计打发,使周瑜与孙权多次顿足:“子敬又中诸葛之计也!”
忠厚不代表无智。
《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才略在周瑜的器宇轩昂与孔明的神机妙算下显得黯淡无光。但事实上,鲁肃沉稳冷静,目光远大。公瑾往往是“不谋败,只谋胜”,而子敬是“先谋败,后谋胜”,军事才干谋略绝对不输给周瑜;当孙权与曹操进行官渡之战时,鲁肃眼界非凡,献上《榻上策》,与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各有所长。
赤壁之战前,鲁肃提出与堂上文武不同的看法,力谏吴蜀联合抗曹,正合孙权的想法,令孙权叹曰:“此天以子敬赐我!”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基,可见鲁肃的明智。子敬多次拜访刘备与孔明,商议破曹之策。期间,因嫉妒孔明的才能,周瑜多次对孔明起杀心,而鲁肃保持冷静极力劝阻,维护吴蜀联盟。这不仅体现了鲁肃的忠诚尽力,更体现他的理智。后为收回荆州,鲁肃反复奔波,费劲口舌却争不过孔明。但在关羽单刀赴会时,鲁肃据理力争,陈词慷慨激昂,凭借他的机智果敢令关羽无话可说。这是鲁肃的机智。
“愚商的作用大于孔明的智商。”鲁肃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既“愚”又“智”,大智若愚,为人赞叹。
“子敬又中诸葛之计也!”
“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程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