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类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赤颈鹤
中国是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1372种(2015年发布)鸟类,居世界第五。既有温带类型鸟类,又有亚寒带及亚热带、热带鸟类;既有海洋性鸟类,又有干旱、荒漠类型鸟类。
77种鸟类为中国特有鸟种。世界15种鹤类中有9种分布于中国,其中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世界51种雉类中,有27种在中国有分布,其中虹雉属、马鸡属、长尾雉属、锦鸡属等属是中国特产属或主要分布区在中国的属。
蓝冠噪鹛
但是,已经列于极危等级(CR)的鸟类有15种,濒危等级(EN)的有51种,易危等级(VU)的有80种,近危等级(NT)的有190种。数据缺乏等级(DD)的有157种,远远高于IUCN的鸟类数据缺乏等级数据,这些鸟种实际濒危状况可能非常高,但由于数量及分布状况不详而未能列入受威胁鸟类中。加上近危等级的鸟类,有493种需要关注。
镰翅鸡
镰翅鸡、赤颈鹤和白鹳在中国已经区域灭绝。
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科是鹈鹕科和犀鸟科,这2个科的所有物种均处于受威胁状态。其他还有八色鸫科、松鸡科、鹳科、鹮科、科、雉科。
海南孔雀雉
77种中国特有鸟类中有29种处于受威胁状态,占37.7%。其中极危(CR)2种(蓝冠噪鹛和海南孔雀雉),濒危(EN)8种,易危(VU)19种,2个特有种(中亚夜鹰和褐头岭雀)数据缺乏(DD)。
中国特有鸟类受威胁最严重的5个科是:鸱鸮科、鹎科、旋木雀科、科、雉科。
受威胁严重的3个鸟类类群依次为陆禽、猛禽、涉禽。游禽和攀禽的受威胁程度居中。
白鹳
造成中国鸟类致危的因素较多,其中由于森林砍伐开发、湿地围垦等原因引起的“栖息地退化和丧失”列受威鸟类致危的主因,已经造成118种鸟类受威胁。例如白鹳在中国灭绝的主要原因除了捕猎等原因外,湿地破坏是主要原因。
野外捕捉鸟类食用、贸易笼鸟饲养等捕猎对鸟类影响非常大,有45种鸟受此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而建坝、旅游等人类活动对41种鸟类的生存影响较大。而疫病、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只对7种鸟类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统计数字可见,目前,中国鸟类的濒危现状主要是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