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少年的你》更冤枉的是《白夜行》
前段时间看了《少年的你》,因为颇有感触,就慕名看了据说被电影抄袭的名作——《白夜行》。
看完书后觉得电影挺冤,因为实际上算不上抄袭,相同之处并不多,给人的感受更是相差很大。除了同样都是男孩保护女孩,其它部分是完完全全没一点相似之处。至于电影为什么被莫名扣上“抄袭”的帽子,不想浪费时间去探究“这种”事情。
比被冤枉的《少年的你》更惨的是,被拉出来当枪的《白夜行》。为了贬低前者而盲目吹嘘后者的人,真的知道怎么样尊重一部作品吗?
说到“角色”,除了再婚的高宫和旁观者警察,每个角色都最终笼罩在“悲”的迷雾里,很多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的悲剧源自何处。
最喜欢的肯定是一成,事业上虽然一时受到排挤和打压,但一来背景摆在那里怎么都不会太差,二来眼光和头脑秒杀众人,格局高。他在感性层面,很明显是被雪穗吸引了,但理性层面竟然还能把持住自己,所以雪穗喜欢他也确实有可能,虽然我认为雪穗其实并不喜欢他,只是有点在乎他而已,因为一成对她不在乎。
最讨厌的肯定是雪穗。我不认为童年的悲剧就可以成为一个人心理扭曲、罪大恶极的理由。别的不说,能不露痕迹地毁掉自己无辜闺蜜的人生,这种人本质邪恶不用讨论。女主这一路走来,踩着他人的鲜血终于实现人生逆袭,直到最后罪恶也没有被揭发。虽然现实里确实恶未必有恶报,虽然她这副成功女性的励志模样很让人向往,但一想到美貌后面的毒辣,我宁愿抱着良知一辈子当社畜,也不想为了掩盖邪恶日日画皮。
最矛盾的是亮司。既是数十年如一日守护雪穗的太阳,又是一次次侵犯女性的恶棍;既是才貌双全、能力不俗的斗士,又是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罪犯。这个男人的个性非常有魅力,一想到他背后做的事情又让人不寒而栗,基于三观和道德,我们不可以喜欢上这样的人,但可惜,能让人沦陷疯狂的,一直都是这样的危险人物。
说到“ 用性暴力来征服女性”,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女性的无助。看看亮司的手段,摧毁一个男性只能是杀了他,摧毁一个女性只需要性暴力就好。可见,男人的本质在于自己的生命力,女人的本质在于可以繁衍其他生命的器官。世界再怎么变,只要生理构造不变,女性在这个世界的最大使命还是生育。这也许很符合自然科学规律,但不符合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的期待。对此,整个社会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说对于个体而言,对性暴力最好的打击就是把它当成其它暴力犯罪一样来反抗,而不是遮遮掩掩等待它继续猖狂。
说到“所谓爱情”,其实我不确定男女主之间有没有爱情,如果有,至少不单单是爱情。警察所说的“共生”关系非常贴切,如果没有大楼里的事情,可能他俩就是一对儿普通的青梅竹马,长大后或许还会形同陌路。但俩人一旦拥有共同的秘密,还是惊天大秘密之后,即便没有后来那么多恶行,只这一件事也够他们这辈子纠缠捆绑了。
另外,一段关系里面,一方付出远远超出另一方,这还能叫作爱情吗?亮司为了雪穗,可以说牺牲掉了自己整个人生。但雪穗为了亮司做了什么呢?一些似有若无的礼物和“服务”?一段真情实感的“太阳比喻”?即便有爱情,也是亮司单方面的执念与痴恋。雪穗对亮司,连对一成那样的“在乎”好像都达不到,除了一点点感激,全部都是利用。
男主因为爱而变坏,女主因为坏得到爱,这两个完全矛盾的人,注定不会有携手走在阳光下的一天。
跳出故事本身,关于《白夜行》的地位,网上评论普遍说它是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我不知道是东野圭吾的巅峰太低,还是这部作品被过分吹捧了。即便在我非常有限的阅读量里,它排不上号。关于读书的感受本来就很主观,所以我有些失望,不是不好,是不算很好。
不知道是否错觉,日本小说总带着一种暧昧不清、欲拒还迎、遮遮掩掩的氛围,好像一个人故作深沉,但是时间久了就发现没有多少内涵。 若说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小说基调却总是疏离和冷淡,阅读体验不爽也不乐;若说是为了增长一些见识,老实说人物情节离现实还是有段距离。
所以,图什么呢?
可能就是喜欢沉浸于这种朦胧的氛围吧,读书本来也不是为什么目的而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