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者无疆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力和工作技能

贺兰山下黄河畔,一曲高歌万古长!

2017-07-03  本文已影响150人  放心之语

从银川回武汉已经有些时日了,一直想写一写那边的风土见闻,却始终无从落笔。无从落笔并非没什么可写的,反而是可写的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重点要写些什么?今日闲暇,就顺着思想的跳跃,写到哪里算哪里吧。无论是游历的观察还是思索的体认,总归从印象中出发,从我的眼和心翻出文字,留存到未来可鉴于今日的回味。

飞机下降的时候可以看到地面,蓝天下一切都显得透明,从空中看到大片大片的黄土地,显示出一圈一圈的纹路,其间沟壑纵横,却全没有植被的踪迹,也罕有村落房屋。这样飞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看到些绿色,然后才有水面和田地。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塞上江南吧,在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后面隐藏的一块绿洲。

宁夏素称塞上江南,而不是塞外江南,上与外这两个字透露着亲疏的差异,可见其内在文化还是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常说的塞外应该是关塞之外,而关塞大底上说的是长城一线,再往北就是塞外了。一说到塞外脑中浮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场景,而这一片绿洲既有这孤烟下的牧场也有落日中的良田,算是自成一体的家园,一直以来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在北部边疆对抗游牧民族的坚强壁垒。

历史

中华一统自先秦起,而宁夏在秦朝的时候就属于其“北地郡”,纳入中华治下的领土。后至汉唐与匈奴、突厥、吐蕃和回纥不断争战中屡有易手,刀兵不止烽烟不熄。北宋时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1038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在宁夏兴庆建立大夏国,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夏王国”。西夏王国在强国环绕的情况下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和不同于周边各国的文化,挺立于世近200年,最后是成吉思汗通过发动六次战争历时23年后才灭亡的,可见其民风之彪悍,独立意志之顽强,以及家国建设之完备。

宁夏在明朝时属于明廷的九边重镇,还是戍边的关赛要地,烽火不断。直至清朝康熙大帝一统华夏、吐蕃、新疆与蒙古,四海平定才结束了这里世代不止的战火,有了相对宁静的环境。唯此当知,家国必一统,一统才有和平与安宁,这是人心所想也是历史的趋势。

西夏王国从统一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历史的倒退,是从中华土地上割据出的一块,但站在西夏自身来看,那是其民族独立的硕果,是历史上一块杰出的丰碑。其实从历史长河来看,过去不复存在,未来不可阻挡,无论进步退步,历史总是向前的,如那涛涛黄河毕竟流向大海。

宁夏博物馆与西夏王陵

要一睹宁夏的文化还是要去其省博物馆,里面有整个宁夏历史风貌及文物的藏品,可以了解很多历史和古老的传说。


宁夏博物馆

唐诗中所说的贺兰山下果园成,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今贺兰山下的葡萄园,或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味,不过后者是凉州词,也算是西北曲调的一脉相承吧。


唐诗

这是西夏年表,距今也有八百多年了。若说人生百年,这八百年貌似也不算久远,不过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成就,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物质丰富,是过去所有时代的总和都不能企及的,因此从现在看过去,哪怕是一百年前,都是没落而久远的,何况是八百年前,就算是那时的盛世也不堪比现在神州治下的任何一隅了。


西夏年表 西夏文献 西夏文字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前,念古思今,赋诗一首:

贺兰山下王陵在,八百年前旧河川。

铁马金锁无踪迹,天高云阔同古今。

沙坡头

人总是活在地上而不是天上,因此一方土地就自然具有一份特别的涵养。宁夏的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的交汇地,也是西出丝绸之路的一支经途,其特别之处还在于这里的地理融合性,这里有海拔三千米的贺兰山脉、有一曲北上的黄河、有浩瀚的腾格里沙漠、有一望无际的盐碱荒地、还有丰茂的内蒙草原,加上本来的平原耕地,多种地理环境的结合,让人可以从多个视角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确实是难得的见识。

山河一体方显大地汹涌,都说中卫的沙坡头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有山有水有大漠有草原,真是何等壮阔之地啊!

沙坡头在黄河边,腾格里沙漠的南端,这一湾清流终于没有让沙漠继续向南,这山这水这金色的沙子却形成了一道雄伟的风景。


沙坡头门口 沙坡头的沙子和天

沙坡头的沙堆非常高,虽然旁边设有电梯和缆车,但我走的是少数人的路,顺着这个天梯爬上去的,体会得仰止蓝天亦步亦趋的沉着与豪情。

沙坡头的天梯 从上往下看 在沙坡头远眺黄河

望着这滚滚黄河,想起李白的那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于是面对着黄河,合着陈涌海谱的调子,唱了一曲“将进酒”。
这景致,也只有这诗篇才能配得上,可惜没有酒,否则应该狂饮,也学着李白的,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两岸

王维的诗立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有大漠有长河,只是如今烽烟不在,唯有落日依旧,千载名篇让百代过客流连忘返,吟诵至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沙漠的边缘地带,往里看是一个又一个沙丘,连绵不绝,观光的驼队从眼前走过,仿佛从镜头中穿越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也个模样吧,穿过酷热的沙漠直抵西亚和欧洲。


沙漠驼铃 远方无尽的黄沙万里

第一次玩冲沙,差点翻到沙子里埋掉,还好开车技术不错。

冲沙1 冲沙2

通湖草原

沙坡头后面就是著名的通湖草原,其实也是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而已,算不上真正的蒙古大草原,不过在我们这些远方游客眼里,这可是真正的草原了。

这是通湖草原的界碑,这一片绿色的后面还是沙漠戈壁。


通湖草原

在通湖草原的入口处,一排佛塔和风马旗,仿佛到了西藏。


通湖草原的入口

这湖也太小了吧,在武汉这就是一个小水塘而已了。


通湖

远处的湖边有一群马在饮水,人工的氛围太浓烈了些。


湖边一群马 车前的骆驼

阿拉善盟

景区毕竟太人工了,我们准备穿越贺兰山,驱车去阿拉善盟,吃一顿蒙古的纯手抓羊肉。
这辽阔的天空是城市里看不见的,还有那山,在阳光下居然散发出金色,光芒万丈。


贺兰山边 金色的贺兰山

穿越贺兰山是一大片荒凉的戈壁滩,平展展一望无垠,道路也是笔直的,偶尔看到些骆驼。

戈壁滩 路边的骆驼

这里的天气变化莫测,出发的时候下着雨,后来晴了,接着眼前居然路过一个小风暴。


小风暴 形成中的风暴眼

到了阿拉善盟,是一座小城市,不过有中国驼乡的称号。


驼乡阿拉善盟

偶尔闯到了一个寺庙里,还在修建中,不过气势恢宏,外围还有城墙围绕,后来百度上查了一下,貌似原来王府街旁的定远营,由清代戍边大将岳钟琪和通智督建,是扼贺兰山咽喉、雄睨浩瀚大漠的著名关城,现在改造和延福寺相连,有一座安民定塔是城里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来到这里传教30年,最终归葬贺兰山。我是佛教徒,看到这些非常欣喜的,如此边地也有佛法兴盛,当不虚此行。

寺院外围

阿旺丹德尔是阿拉善盟的一位高僧,也是一位宗教哲学家、蒙藏大语法家、文学理论家和杰出的诗人。


阿旺丹德尔 安民定塔 恢宏的寺院

镇北堡

镇北堡在银川西北侧,是贺兰山下的一座古城,后来由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改造经营,成为西北首屈一指的影视基地。有许多电影都在这里拍摄的,其中两部电影对我有深刻影响,其中一部是《牧马人》,另一部就是《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这两部片子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两种不同文化特征,但从最深刻里分析却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关乎爱情和责任。

这里贴一份张贤亮先生的小传,以表纪念:

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民来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担任宁夏文联主席。
作为一个作家,通过创办经营镇北堡西部影城,张贤亮积累了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出“文化是第二生产力”的论断。镇北堡西部影城从荒凉的古堡废墟、一个破羊圈,经18年的努力,在历届区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成为集“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于一身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景区。

按:镇北堡要是没有张贤亮先生就只是一堆即将坍塌崩陷了的黄土墙,这里不会有什么影视基地,甚至连人际都稀少。很难想象,凭一己之力,张贤亮先生完成了一件常人看来根本无法完成的事业,而且是在那种艰难的政治环境之下。可见人的力量不但能够改变自然和环境,也能够影响历史,只要足够坚韧并把握好那些总会出现的机会。

镇北堡大门 影视作品长廊 至尊宝与紫霞 剧情现场 名人签名墙 正在拍戏的龙门客栈 大话西游唐僧受刑台

这个台子让我想起了耶稣,凡天降大任者必要苦心智劳筋骨,而凡成大事者则需要受刑乃至牺牲,可见苦是人生的本质,而只有从苦中走出来的人才有力量拯救世界,所以不要说什么没有能力没有结果,那只是苦还受的不足够罢了!

末了无语,填词一首,聊表纪念:

《八声甘州·贺兰山下黄河畔》

望涛涛大河北顾首,汹涌几春秋。

依残楼破壁,关山幽咽,故垒夕照。

且看云淡风清,千年只一梦。

明月还在否,清辉依旧。

当年金戈铁马,虽书生少年,英雄一方。

叹岁月无痕,黄沙掩功名。

思古今、阅尽文字,都不过、笑谈似浮云。

还不如,一壶美酒,醉卧今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