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聚与散
学习的时候,跟一个概念死磕,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放下,睡一觉,起来再看时,忽然发现好理解很多,心想早知道不如昨晚早点睡了。
工作的时候,跟一个方案死磕,创造力枯竭。放下,做点别的,不一定哪个瞬间,灵感就向你涌来,赶紧拿出手纸记录一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这些现象让老黄感觉在我们的注意力之外,好像还有个后台进程为我们工作?
物理学家劳伦斯·索科洛夫做过一项实验:他让志愿者平躺在床上解算术题,与此同时,他记录下志愿者的脑电波和大脑中的含氧量。他试图证明人们在运用大脑解决问题时会消耗更多氧气,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志愿者在做计算时大脑消耗的氧气还不及闭目养神时消耗的多!
有一个关于爱迪生的传说,说他会刻意用这种方法追寻灵感:当爱迪生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会拿一个球,坐在躺椅上,在球的下方放一个盘子。然后放松,入睡。而一旦他睡着,手里的球会滑落砸到盘子,响声会把他惊醒,在这一瞬间,往往是灵感迸发的时刻。他就会抓住这些灵感碎片,找到解决方案。
这个传说没有得到任何文档记录的证实,但它背后的机理却逐渐被科学解释。
本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对我们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关系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神经学学者雷切利和其同事在2001年发表了名为《A default mode of brain function》的研究论文,认为大脑不加工外在任务时会回归到基线状态,并给支持这一功能的脑区起了一个名字叫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与默认网络相对的是注意网络(AttentionNetwork)。默认网络在大脑的位置相当分散,它包含的脑区有后扣带回/前楔叶,内侧前额叶,双侧角回,双侧外侧颞叶,双侧海马。而注意网络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皮质区。
默认网络和注意网络的活动相互拮抗,也就是反相关。说白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默认网络受到抑制,停止行动,大脑进入聚焦模式;而我们收回注意力,大脑进入发散模式的时候,默认网络就活泼泼地,开始工作了。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台计算机的话,那每个人的“我”这个自我意识和思维,是什么呢?在老黄的模型里,我们的自我意识,远不是我们身体的操作系统,而只是我们身体这台计算机里的一个普通的程序。只不过在我们睡眠以外的时间里,这个程序一直在前台运行而已。它对外处理输入和交互,对内通过接口调用身体的各种机制。
比如对默认网络的调用,就不是我们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这是一类特殊的接口调用。我们能做的,是撤回自己的注意力,降低注意网络的活跃度,把系统资源释放出来,让默认网络去运行。通过“不做什么”,而让默认网络“做些什么”。
那默认网络到底能做什么呢?
当我们的计算机空闲的时候,电脑管家通常会建议做两件事情:磁盘整理和病毒查杀。因为这两件事情都几乎是全盘扫描的工作,比较消耗系统资源,如果在我们使用电脑的时候启动,真的会卡吧死机……
而大脑的默认网络做的事,虽然科学上还没有明证,但比较广泛接受的是两个假说:内部心理活动假说(Internal Mentation Hypothesis)和警戒假说(SentinelHypothesis)。最近的研究倾向于这两个假说都合理,两者是可以调和统一的。
内部心理活动假说认为默认网络的功能是进行内部心理活动,自发地内部加工注意网络获取的信息。经过默认网络的整理,信息被建立了新的连接。所以有些之前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者难以想到的办法,就忽然都变得容易了。这,像不像磁盘整理?
警戒假说认为默认网络在监视外部环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支持广泛的低水平的注意,像大脑中的哨兵在监视着外部环境。这,像不像病毒查杀?
创造力研究专家霍华德格鲁伯提出过一个3B方法:睡觉(Bed)、洗澡(Bath)、坐车(Bus)。当我们陷入思考困境,百撕不得姐的时候,别继续压榨自己的专注力,而应该休息,休息一会儿。所谓“进,固然需要勇气。退,更需要智慧用心……”
这方法真让人舒心啊。创造力就是这么来的……吗?
需要对老黄这样的懒人强调的是,别光把眼光放到舒心的部分。先有“进”,“退”才有意义。激发默认网络的完整过程是:
集中注意力->撤回注意力->集中注意力
默认网络的“默认”二字,可以理解为缺省,也就是没有输入。默认网络做的是在系统没有输入的时候,启动去处理之前的输入。但如果一直都没有输入,让它处理个毛线啊。整个过程好比射击,注意网络的运行对应长时间的专注、瞄准、扣下扳机,然后释放注意网络,启动默认网络,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