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25:与规矩不能使人巧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颇有感触,这句话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做事的方式方法,但是要想成为这个领域大师级人物,没有那么容易,需要长期主义,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地钻研与磨练!
原文如下: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大意是:
孟子说:“木工和车匠能够教给人工具使用的规矩和方 法,却无法保证学习的人可以技艺高超。”
个人看法:
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必须经历两个大的学习阶段:
第一个阶段:模仿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听话照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把基本功练习好,按照标准去模拟,直到熟悉、熟练为止,这个阶段的重点:掌握把事情做好的规律,掌握其中最重要的几种方法,以及标准、原则、注意事项等等。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年轻人拜师学艺-学习木匠、铁匠、砌匠,扎扎实实跟着师傅学三年,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师傅觉得满意了,你就可以毕业了,师傅觉得不满意,暂时还能不毕业,还得跟师傅多干几年活。就像目前大学里的博士生导师带博士一样,一定要老老老实实跟导师在一起学两三年,才能够毕业,如果导师觉得还不行,还得继续干,博士文凭还得推后拿!
第二个阶段: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熟能生巧自我超越!因为有了前面几年扎扎实实的模仿,已经具备把事情做成功的能力,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自成体系的熟能生巧的阶段。这个阶段就像我们练习书法,通过几年的模仿临帖-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写出来的字其实是颜体、柳体,还不是真正自己的。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必须继续加大钻研力度,继续练习,熟能生巧超越自我!
所以在模仿阶段,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模仿到创新阶段,要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在实现超越的时候,回归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为什么孟子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其本质就是告诉我们仅仅掌握事物的规律还不够,还得是熟能生巧的把他做出了才行!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25:与规矩不能使人巧
2019-1-8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