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乐观的声音(二稿)
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次机遇,我听见了他的声音。那声音饱含的是人生的跌宕起伏,不乏的是对生活万般热爱。那声音穿越千年,依旧清晰地在你我耳际回响。
他就是“坡仙”苏东坡,是与平民百姓结友的北宋文坛领袖,是在月光之下漫步的胸怀天下名臣。苏轼的一生从任职到被贬,从科场奇才到寄情山水,他仍把苦难的人生活出了诗意。林语堂给苏东坡以极高的评价:“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他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记承天寺夜游》。他在贬官黄州期间的一天夜里不能入睡,遂邀张怀民一起漫步于中庭月下。刹那间,院子里如同积水般澄澈的月光给他带来了一点儿飘忽之感。他停下了脚步,留心于欣赏这似幻似真的空灵景象,对“闲人”一词作出了独特的诠释。纵然他被贬于黄州,因被闲置而感到无奈,他仍能自嘲两句,与相同处境的朋友同享快乐,找到一份自适与自得。这何尝不是一种宁静欣悦的心境?又何尝不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那时他正贬居儋州,可他并不认为儋州有多么像人们说的那样荒凉,还把那里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儋州生活得自在,每天都有各色的无论身份高低的读书人和农夫与之交往。他们言语无须谨慎,只以闲谈为乐。苏轼在儋州全然不把环境的恶劣放在心上,同样以最纯粹的乐观接纳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时。
苏东坡一生保持着不屈不挠的乐观的精神,总不失人生的快乐,如一阵清风度过一生。随着对他的了解的渐渐深入,我也渐渐领悟到所谓乐观之本质。也许人生就是一次情感的体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便是其间的常态,它们拼接而成才是完整的人生。我们不必太在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只需着眼当下,接纳当下,自然会得到一份独属于自己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的一生正可用他自己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来总结。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的诗词与话语所传递出的声音为世人所倾听,穿越千年,留下一种乐观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