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寄】这个“八嘎文”,其实非常有才华
可以说,只有我们15班的学生,几乎都是笑对“绰号”。所以,也几乎每个人都顶着一个绰号,喜滋滋,美滋滋,喜洋洋,乐呵呵,反正很洋盘。我已经被考过很多次了。
这不,如果只看这个名字——八嘎文,我一定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不过,我认得她比较娟秀的字,尤其是那个醒目的标题《第二届欧老印象》,我便知道是谁了。话说,她之前,不是还叫做皮卡丘吗?至于有何用意,我不得而知。
好奇心驱使我去查了一下,未果。似乎应该这样拆解“八嘎+文(因为她名字有这个字)”,应该是一种自嘲吧。
先说说,15班里,我只会让谁重新写一遍欧老印象呢?唯八嘎文是也。
可见,这里面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隐藏的意思。因为我与八嘎文非常熟悉,关系非常铁,要不然我也不会轻易让一个人重写欧老印象,因为我笃定她会重新写一遍。至于原因嘛,还是因为她的第一篇,我基本看不懂,虽然用的是汉语,但不知道是哪个话语系统(可见我真的落伍了),真的看不懂(其实看懂了,主要是意思太单一了),所以决定让她重写一遍。她呢,也欣欣然接受我中肯的“建议”,写了第二份欧老印象。当然,我知道,我在她心中,绝不是那个单一的形象,应该更丰满,更立体。
要说这个八嘎文,最痴迷的一件事,便是写分享本,尤其是四年级时最突出。每次,都是她不停问我:“欧老,什么时候收分享本呢?”更多时候,我是给她一个人“开小灶”,开启一对一欣赏模式。她写些啥呢?可以说包罗万象,尤其是她的一些细碎的问题,以及非常用心的绘画。可别小瞧这些“细碎”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里,包含一颗求知的心,也是一个乐于探究的人。每次我回答她提出的问题,颇费功夫,也就锻炼了我的脑细胞。再说她画的画,真的是细致入微,微型雕刻,可见她有多么的专注,心力有多么的沉稳。这是一项思维运动。可以说,只有她的分享本是“寿终正寝”,我应该给她奖励一本。
现在说说,她的“第二届欧老印象”吧。
开头搞笑的一段,展示的是我的立场。接着说,第一次见我,这样形容我——“长得像一只熊”(哼哼),还真像那么回事。照这个说法,我现在就是“熊外婆”,只是,这只“熊外婆”却光打雷不下雨,温顺得像一只绵羊。我给他们的奖励,变成了他们日常学习的一个甜点。对吃的渴望,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永恒的主题。
和她一起坐过一次完整的地铁:我回家,她去找她妈妈。我以为她是愉悦的,结果她告诉我:她很害怕。
可是八嘎文不止一次问过我:“欧老,可不可以周末我们约漫步呀?”“我有个好朋友也住在你们小区,我周末去她家也来看你,可以不?”这也是问问而已。看来,真给了她机会,也需要做好心理建设。
但是,我们的校园漫步却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负糖请罪”的故事,我相信她记忆深刻。
昨天,让孩子们写自己主动学习的劲头占的百分比。她写的是90-95%,还附加了一句:长大要去川大!(这个梦想可以有)
如果我来打的话,她一定是100%,或者超过100%。
这句话,是本篇文章的中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