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

《论语》学习第433天,19.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

2021-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流水王丽霞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433天

原文阅读: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讲解: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笃实坚定,(这样的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吧?”

启发思考:

      这一章还是记录了子张的话,“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执德不弘”,“弘”,本义为弓发出大声,现引申为大、扩大、光大。在此处的语境里,可理解为有力、用力。义理得之于心,就是德。“德”是广义的,包括道德之德,真理。“执德不弘”,执行道德没有尽力,现在也叫缺乏执行力。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德,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但是我们照着做了没有?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

        执德的关键在于,能按那德的要求去做。而且,已有之德,只是一个进步的基准,在这个基准上,持续进步,不断扩充,这才是执德进步之道。片善寸长,就自得自满,那就没有进步机会了。这样的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德,因为修德是一辈子的事。不进步,本身就是无德。

        “信道不笃”,就是相信道义但不坚定。“道”包括一切真理,而信,贵在坚定。笃实坚定地信,就是不要意念纷纭,把持不定,一遇到点事,或看到点利益,就守不住,就放弃原则,那还是不信,那道也会亡去了。我们有时明明知道是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的时候,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也是“信道不笃”。

        “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样的话,怎么能说你有德、守道?又怎么能说你一点也没有?杨伯峻先生认为该句可能是当时的成语,解释为“有他不为多,没他不为少”。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焉能为有”,他得意就会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焉能为亡”,让他失意也不可以,又会失意忘形。 换句话说,如果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态度行为就很受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子张认为,要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才能处有处无,坦然自在。这些原则和标准,同样适用于作为今天我们学习修为的参考。执行道德要尽力、坚强,信守道义要坚守、坚定,不可模棱两可,不可首鼠两端,不可纸上谈兵、停留于口头,而要恪守信念、务实笃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