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时的摘抄

2019-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関雎

(温故而知新:都是自己喜欢或认为有道理的字句,其间夹杂一些小小感受,是我的阅读轨迹,是我内心的知足与回味无穷。在我的思维里,只有漫溯没有逻辑。

1.梁实秋:多数文章以诘屈聱牙的用词用句来诓读者,使之误以为其高深莫测,实则脱离了写文章的本意,无甚趣味。

2.回雁峰雁峰寺有题联曰:大梦忽闻钟,任他烟雨迷离,还当醒眼;浮生真类雁,看到天花乱坠,我亦回头。

3.苏轼诗《薄薄酒》:珠襦玉匣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4.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好。

5.雪莱《致云雀》:我们最甜美的歌,就是那些倾吐最哀伤的思想的。

6.E·贝克尔《反抗死亡》:死的观念和对死的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

7.林徽因:那一天你要看到凌乱的花影,那便是我闯入当年的边境。

8.物换星移,江山为墟;沧桑巨变,灾异纷至。

9.Myself:你要分清你的冲动是天性使然还是欲望驱使,是打破枷锁还是自我毁灭。

10.爱默生:人只是他自己的一半,另一半的自我则存在于表达之中。

11.爱默生:人们只有远离自己的书房和社会,方能进入孤独的世界。我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并不孤独,虽然我身边无人陪伴。

1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一个热情而有情感的人或许会做出一些愚蠢和鲁莽的事情,可是一个无热情也无情感的人好像是一个笑话或一幅讽刺画了。

2)动和静的冲突,结果却产生了一种妥洽的观念,使人们对于这个不太完美的地上天堂也感到了满足,这种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学就此产生。

3)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求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我们认识的只是些不完美的、曾死的人类的本性;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生活。

4)不过我们都已承认,我们日常忙碌生活中的自我并不是完全真正的自我,在生活的追求中我们已经丧失一些东西。

1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苏轼)

14.张潮:

1)多情者必好色,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

2)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15.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将我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言论于我亦如书之于我)

16.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光亮,而不仅仅是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

17.为什么一个人要富有?为什么他一定要有马匹,精致的衣服,漂亮的住宅,到公共场所与娱乐场所去的权力?——因为缺少思想。(思想的贫瘠是终生的彻骨之寒,而物质的慰藉只是一时的附身之暖,若以物质填补内心空虚,注定是无用之举,除非这满足大到淹没你的真实感受。)

18.这个世界真是充满着让人细思极恐的东西,环环相扣,所以济慈说诗人要安居于含糊不定之中。毕竟人间的真相啊,简单粗暴不美。(Eros-Phaedrus)

19.太宰治:我本想这个冬天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20.当一个人产生了想死的念头,一定是活得太认真了。

21.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何处不消魂。此身合为诗人未?细雨骑驴出剑门。

22.扇扇子的艺术: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言谈举止都是人文)

23.Myself:有所敬畏方知谦逊何为。

24.Myself:莫道不消魂,此间山水一程一程,衾薄瓦冷,霜寒露重,沾湿我衣,其彻骨之意,是不复当时佳期。但愿生性孤绝故,不羡飞红簇簇,不感别离飘零苦,未有杨柳依依处。

25.君子慎独,莫外如是;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26.牝牡骊黄:不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表象。

27.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28.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如此看来,现在的许多青年还没长大。)

29.亏欠的一方事后会不好意思,听到咆哮的人正好借机反思。

30.村上春树: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存。

31.《优游人间》序言·诗意人生: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它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它开始是天真朴实的童年时期,嗣后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带着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后来达到一个活动较剧烈的成年时期,由经验上获得进步,又由社会及人类天性上获得更多的经验;到中年的时候才稍微减轻活动的紧张,性格也圆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一样,对于人生渐抱一种较宽容、较玩世,同时也较温和的态度;以后到了老年的时期,内分泌腺减少了它们的活动,假如我们对于老年能有一种真正的哲学观念,照这种观念调和我们的生活形式,那么这个时期在我们看来便是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时期;最后生命的火花闪灭,一个人便永远长眠不醒了。

32.《空山灵雨》许地山随笔·弁言:生本不乐,能够使人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个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记得一篇文叫《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似乎现在的我们待在床上确实是在虚度青春,因为头脑清醒,身体却重逾千斤,于是一切只是脑内风暴,风过无痕,睡没睡好,也一事无成。)

33.唐人虞世南咏蝉文曰: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4.席慕蓉《走马》:

Ⅰ.在茫茫的草原之上,对于生命中那野性的本质的敬重,是游牧文化里传承到今日也难以尽言的美丽与神秘之处。

Ⅱ.有些痛苦可以逢人就诉说,但有一种痛苦只能独自面对,把它藏在最深最暗的地方,绝对不准任何人闯入。

Ⅲ.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在你暂时放下手,或者暂时转过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将重聚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一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因为,你以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来,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昨天、今天和明天应该是没有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别了。(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这段话如此应景,2018.6.27星期三,最后一节课是刘霞的书刊评论学,铭记这一刻,生活需要仪式感。)

35.鲁迅(男神啊):我只愿中国的少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36.鲁迅《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37.《恋书狂》福楼拜:他爱书的气味、书的形状、书的标题。他爱手抄本,是爱手抄本陈旧无法辨识的日期、抄本里怪异难解的哥德体书写字,还有手抄本插图旁的繁复烫金镶边。他爱的是盖满灰尘的书页——他欢喜地嗅出那甜美而温柔的香。

38.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39.《诗辑》严粲:鉴虽明,而不择妍丑,皆纳其影。我心有知善恶,善则从之,恶则拒之,不能混杂而纳之。

40.《一滴水有多深》刘醒龙:

Ⅰ.乡村的孤独是那样绝对,让事事都能一分为二的哲学彻底失语。

Ⅱ.一个人如果毕生待在炼狱里,不知道世上还有天堂,他一定会认为炼狱是最好的去处。值得高兴的是,不仅仅是我,很多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天堂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正是过去了的东西不再在我们生活中轮回的力量之源。《弥天》

Ⅲ.人其实永无摆脱听命他人的可能,因此才如此珍视自己的情感。

Ⅳ.一座城市是一个地区里人的欲望的总和。

Ⅴ.乡土是一杯酿制多年的陈酒,舍不得一口饮了它,唯恐难再,便用鼻子嗅,越嗅越觉得难以忘怀,难以开怀。于是乡土就成了离乡人的难解情怀。隐着乡情的苦难也好,隐着苦难的乡情也好,那份眷恋,那份不舍,那份痛也揪心、爱也揪心的感觉与感慨,总是如醍醐灌顶,让人酣畅淋漓之后,视乡土为迷离中的又一家园。

Ⅵ.身为乡土,没有什么能比它承载更多的明丽与阴暗、痛苦与欢乐,也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表现历史的软弱无能,还有文化的暴力倾向。乡土对于一个时期的贡献是城市永远也无法与之相比的,哪怕有人存心用时尚文明的符号来排斥乡土消减乡土,甚至在潜意识里试图用这类时尚符号来取代乡土。乡土在他们那里已成了一种丑陋、落后和愚昧的符号。仿佛淫乱、私欲和暴力可以凭着他们的想象力在乡土中自由发挥。处在伪写作状态中的乡土,无奈地变成了他们演习胸中大军的校场,乡土的真实已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的主观抽象和形而上是否已具备一种伟大人物的气派,那种瞄准历史和哲学的话语以及作为乡土批判者的口气与手势,还有故事情节的奇观性,是否被时尚文明所乐于消费以及被洋人们所嗜好并赐以大奖。

41.文章千古事,落笔细思量。/悠悠万事,惟文学为大。

42.梁晓声《生命,何以高贵》:“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承上)

43.林语堂评鲁迅:与其说鲁迅是文人,还莫如说鲁迅是斗士。所谓斗士,善斗者也。闲来无事,以石投狗,既中,亦乐。

44.《瓦尔登湖》卢梭:

1)有时我在窗前静坐,这些枝条莽撞地向上长,结果树枝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只听咔嚓一声,鲜嫩的树枝会忽然折断,就像风扇一般,但是那时候根本没风,他是被自己的重量压折的。

2)假如雪很厚,他们就为它套上雪靴,然后犁出一道从山上延伸到海边的路,而飞驰在上面的火车就如同一部播种机,把一切焦虑的人们和飘拂的商品全部撒到原野上去。

3)所有的道路都指向命运,只有你这条除外。

4)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这些有裂缝的帆那样,记录着他们经历的风雨,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校对清样了。

5)铁路对我本无所谓,我根本不想去观望长长铁路止于何处。千山万壑都被填满,燕子从此就有堤岸。铁路使得黄沙飞扬,使得黑莓到处生长。

    不过我穿越铁路就像穿越林中的小道一般。我不会让他的烟雾、蒸汽和声音蒙蔽我的眼睛、毁坏我的听觉。

6)我还听过猫头鹰的小夜曲。仔细倾听,你可以感觉到这是自然中最为忧郁的声音,似乎有了这种声音,人类在临死前的呻吟就会永不消失,永远保留在她的歌声之中。

7)一切正确和勇敢的思想在腐朽……

8)我的地平线上是我一个人享受的森林。

9)我深信,虽然女巫已经被吊死,基督教和蜡烛也已存在了,但人类对黑暗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10)只有通过大脑的努力,我们才能超越行动及其后果;不管什么事物,不管它是什么性质,都会像急流那样从我们身边流过。我们并不是被自然完全控制。我可能是一根随波逐流的浮木,也可能是从高空向下俯瞰的因陀罗。一场戏剧可能使我感动,而另一方面,和我密切相关的实际事情可能不会使我感动。我只知道自己是个客观存在的人,也就是思想和感情的载体。我觉察到自己有一种双重性格,这样,我既可以距离别人很远,也可以远距离地看自己。不管我的经历多么富有激情,我都觉察到自己有一部分存在着,进行自我批评,似乎这一部分不是我,而只是一个旁观者,它并没有分享我的经历,而只是注视它,它不再是你,也不会是我。生命的喜剧(也可能是悲剧)结束了,观众也就离开了。对于观众这是一种虚构,不过是一件想象的作品。有时,这种双重性使我们很难和人相处,也很难和人做朋友。

11)我发觉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独处是对身心有利的。与人交往,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会使人腻味,浪费精力。我喜欢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还有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从总体上说,外出与人交往比留在家里更加使人觉得孤独。一个人在思想或是工作的时候总是孤独的。他愿意在哪里,随便他吧。衡量孤独的标准并非人之间的距离。……

12)社交通常都太廉价。我们相聚的时间太短暂,甚至没有时间学习对方新的优点。我们每天吃三餐,每次都要相遇,重新尝一尝那些陈旧发霉的乳酪。——这发霉的乳酪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形成一套规矩,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礼仪和礼貌,这样,我们在见面的时候就可以彼此相容,而不会导致公开的矛盾。……我们居住得太拥挤,彼此妨碍,成为对方的绊脚石,因为这样,我们彼此之间的敬意减少了。当然,所有重要而真诚的交流,并不是每次都需要见面。……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显示在他身处的位置,我们也用不着去接近。

13)一切都不再是挂碍,一切都是安然。

14)每个人都必须建一座庙宇——他的身体。他完全依据自己的风格,按照他所崇拜的天神去建筑这座庙宇,即使是雕刻大理石也是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我们都是雕刻家和画家,我们用自己的血肉和骨骼创作。高尚的品德会使人马上变得高贵,但是卑鄙和放荡又会使人马上沉沦为禽兽。

15)组成这个世界的为什么正好就是我们看见的这些?人类的邻居为什么正好就是这些禽兽?似乎天地之间的间隔,只要一只老鼠就可以填补。我觉得专写动物语言寓言的皮尔贝这些人及其巧妙地使用了动物,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所有的禽兽都成为背负着人类思想的驮兽。

16)对于一个健康而单纯的耳朵来说,风暴实际上是风神伊奥勒斯的音乐。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一个朴素而充满勇气的人产生庸俗的绝望。

17)我度过的一些最美妙的时光是在春夏之交下暴雨的时候,我整天都不出门,画画的雨声给我带来极大的安慰;我在晨曦来临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漫长的夜晚,在这个时候,我的许多思想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落地生根,逐渐发展。

18)是什么样的太空使人产生距离,使他觉得寂寞和孤独?我觉得,不管两腿的力量多大,都不能使两颗心灵更接近。

19)对一个死人而言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苏醒或者复活的前景都是无所谓的。

20)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变化无常、无关痛痒的琐事。实际上,它们就是我们心情无法平静的原因。

21)距离万物最近的,是生命的力量源泉。其次,距离我们最近的,是在不断实施着的最高原则。最后,距离我们最近的,是创造了我们的工匠,而不是我们所雇佣的,并喜欢与之谈话的人。

22)德不孤,必有邻。

23)鸟儿的羽毛、鸟儿的歌唱和花朵互相辉映,但是少男少女们,又有谁能够和豪迈、丰富的美丽自然融合在一起呢?自然是孤独的,生机勃勃的,远离他们居住的城市。你们甚至侮辱着大地,竟然还敢议论天国。

24)曾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45.朱自清《论且顾眼前》: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穷的穷到十八层地狱之下。

46.梁实秋《‘旁若无人’》: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大概文明的程度越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越久,越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错觉。

47.我们打开了爱的可能,却缺乏爱的勇气。

48.叔本华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距离——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得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49.冯雪峰《还好主义》:民族的根深蒂固的伟大战斗力,黏附着同样根深蒂固的不长进的根性,这种根性如果配合着强压与奴化兼施的如敌伪的政策,那么这就要成为所谓“亡国灭族”的必然性之一了罢。但这里也就有着政治的和文化的战斗任务。

50.胡适《差不多先生》: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但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51.北岛《过节》:玻璃晴朗,橘子辉煌。

52.舒婷《黄昏》:我说小雏菊都闭上了昏昏欲睡的眼睛,你说夜来香又开放了层层叠叠的心。我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暮春,你说这是一个诱人沉醉的黄昏。

53.三毛《简单》: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别人在我们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54.席慕蓉:所有的悲欢都已化为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

55.席慕蓉: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

56.张爱玲: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57.川端康成《千只鹤》:罪责也许不会消失,悲哀却是会过去的。

58.王安忆《长恨歌》:美是凛然的东西,有拒绝的意思,还有打击的意思;好看却是温和的,厚道的,还有一点善解的。

59.北岛《雨夜》: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而你的微笑将映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

60.艾米狄金森: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61.伍迪·艾伦: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爱上了白雪公主,而我却偏偏爱上了那个巫婆。

62.威廉·福克纳: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之时,我们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那人身上。

63.霍桑:女人是很会从琐琐碎碎的事情上调制出微妙的毒药的。

64.托马斯·艾略特: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

65.休谟:恶意是一种无缘无故产生的伤害他人的欲望,目的是从比较中获得快乐。

66.休谟: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67.弥尔顿:与其在天堂为奴,不如在地狱为主。

68.托马斯·哈代: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69.阿兰·德波顿:恋人分手之际,还能把话说得平和得体的,肯定是已然变心的那一个。

70.艾玛·沃特森:如果不是我,那会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

71.多莉丝·莱辛: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着返回童年。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们焦虑地憧憬着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得也好像从来没活过。

72.萨克雷:人性的确如此,既轻信又爱怀疑,说它软弱它又很顽固,自己打不定主意,为别人做事又很有决断。

73.毕淑敏《我很重要》:

1)真话是一种离新生和死亡都比较近的品质。

2)人的记忆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善于遗忘痛苦,一是善于铭记痛苦。前者多豁达,后者多建树。

3)一个好的主意,往往是在混乱中产生的。犹如最好的蘑菇,寄生于朽木。

4)如果我们不同意某个问题,我们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方式。一是反对,一是等待。反对是寄予自身的力量,等待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5)人到无求,心必坦荡,言必真诚,志必磊落,行必光明。

6)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害怕的场。这个场,不要太大,那会使我们畏畏葸葸,就太委屈了自己的岁月。这个场,也不可太小,太小了就容易人在边缘,演出不该上演的节目。它需不大也不小,够我们驰骋如烟的想象,够我们度过无悔的人生。

7)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这是一个崇尚“轻”的时代,从太太的体重到人生的信仰,从历史的评说到音乐的节奏,以“轻”为美已成为风范。

究其原因,我们的共和国虽说年轻,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战争的瘢痕上已开满了鲜花,关于血与火的故事已羽化为神话。世界上两大阵营的消弭,使我们在瞬间模糊了某种长期划定的界限。当人们发现以往的沉重已无处附丽,调转头来寻觅久已遗失的“轻松”,是反叛也是回归。更不要说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的“高”、“大”、“全”,让许多人误以为那就是崇高。

人心世道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在一个充满阴霾的早上发现金钱是那么可爱。中国人喜欢矫枉过正,因为我们的人口多,大家同时发现了一个真理,同心协力人多力量大的结果就是把它逼近谬误。一位研究历史的长者对我说,这次金钱大潮对知识分子信仰冲击的力度,甚于以往历史政治运动。那时是别人看不起你,这一回是叫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

我们不谈信仰,不谈友谊,不谈爱情,不谈永远。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被视为正常,大马路上出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人们可以理解小偷,却要把救人者当做异端……

文学家门(请原谅我把一切舞文弄墨的人都归入其内)便有了自己的选择。

于是我们的文学里有了那么多的卑微。文学家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这种阅读使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世界已一片混沌,我们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

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诗人和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骄傲。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这就是伟大作家的良知。面对卑微,我们可以投降,向一股股浊流顶礼膜拜。写媚俗的文字,趋炎的文字,将大众欣赏的口味再向负面拉扯。一边交上粗劣甚或有毒的稗谷,换了高价沾沾自喜,一边羞羞答答地说一句“著书只为稻粱谋”。其实若单单为了换钱,以写字做商品是最慢的而且利益菲薄。总觉得稿费的低廉未尝不是好事,在饿瘦了真正的文学家的同时,也饿跑了为数不少的混混,起到了某种清理阶级队伍的作用。

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弱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其他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

74.《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5.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6.《茶花女》:获取一颗没有被人进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夺取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