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十二(二)
第五十二章(二)(2022.1.1学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人走的太顺了,事业太顺了,就像有根弦在拉着跑,感受不到痛苦,突然有一天赚不到钱了,人一定会骄躁,抑郁,因为精神,心灵是没有依托的,没有归属的。 现在人最大的问题是,是个单面人,不是立体人,是没有灵魂的人,因为我们有的只是欲望,只是个躯壳,没有精神生活,精神无处安放,不知道除了吃喝玩乐,除了赚钱工作之外,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很多人紧紧是为物欲而活。 西方的佛洛依德,尼采,所讲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就想要,有了又无聊,无聊又想要。 人在物质层面,没有心灵的状态下,就是这样。 禅宗说,放下物质,你是谁? 心灵是需要一个家园安放的,否则人是扛不住的。 仅仅靠自己的欲望,不可能实现满足,因为外在的东西是无常的。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左传》 人过分的夸大了自己的能力,而忽视了因缘和合,诸法空相,外界的万物万法始终都在变化。 而人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能力造成的,认为是自己一手主导的,一定会死,没有敬畏心。 人要常怀感恩之心。礼仪德行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唯一途径。 知道世界的真相,世界的规律,不会焦虑,不会抑郁。 人之所以焦虑,抑郁,就是什么都不信,就信自己。 抬头看天是最基本的修行,最廉价的旅游。 学生的母亲,乳腺癌,长期的贪嗔痴慢疑,执念太深,对于正法充耳不闻,心智被猪油胡的死死的。 0:38人的身体受情绪影响,受贪嗔痴慢疑影响,受心的影响,儒家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佛家讲五毒心,道家讲“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没有情绪了,就不生病了,这就是长寿的秘诀。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脾气要掌握度,发一下既可以了,不能持续冷战。 对自己眼耳鼻舌身意控制的能力越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这也是延迟满足法则。 见小曰明,守弱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明”明白通达,通晓世间的智慧,洞穿出人的喜好,洞穿出人情,人情、人性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知人,自知。 凡是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无常的,都是假的。“见小曰明”是说一个人只有看到型而之上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明白四达。佛有天眼通能观无色,能观前今后世。当有一天能看到了小,能用心看世界,才是明。我们之所以不明,是因为被欲望盖住了,浑浊了。 真正的“强”是守柔弱的。真正的道是在弱柔上起作用的。 用“道”的光,让道的光发亮,欲望降低了,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得之坦然,失之坦然,阴阳和合。这才是真实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天赋。万法在心,心修好了,钱自然就来了。 道的种子逐渐按下去,人死如灯灭,身体就没了。身殃一是身体上的疾病,二是世间的矛盾引起的祸患。只有让“道”的种子亮起来,才能免除身殃。 让道的种子发光发亮到一定的状态,让欲望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身体自然能够重新生长,就像打了干细胞一样,头发开始长了,腰板越老越直了,返老还童了。 凡是在六七十岁还长黑头发,还能换牙的,这就是复归其明的状态。比如钟南山,袁隆平。 永远青春常驻的秘诀就是“道”的种子要始终保持明亮。 百岁老人没有一个是科学搭配饮食。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心有多大,寿命就有多长。心有无限大,则与天地齐平,寿比南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阳明先生观竹子是通过致虚极守静笃,用心去观竹子,观它的成住坏空,观他的前生今世,观它一个小点中能有多少个世界,一花一世界。 降低欲望,涵养内心“道”的种子。洁身以养德以养性。让整个人的身心变的强大起来,这是真正的强。 真正了解世界的人,都是“道”种子很强大的人。欲望很强大的人都是中下之士。 做的好的企业家,真正能做到上善若水,守弱曰强,对所有人都特别客气,特别好,很谦虚。上来吹牛的,非得把别人压下去的,都是垃圾。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守弱就是德。守弱的是神,发脾气的,守强的就是魔。 1:30通过攀附,强求得到的东西,钱,感情,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