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绝对不是一件随便的事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全城握手

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里,蜗居着一群单身独居的大龄青年。上班---下班、上班---下班,生活被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填满...他们中间大部分是90后,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有着相对稳定但有限的收入。

大家幻想着有一天下班回家,推门而入,迎接自己的是一桌温暖可口的晚餐。而不是无奈打开订餐APP,等待外卖小哥的敲门声。

“一个人吃饭,凑合下!”

这是大多数人面对“一人食”时的态度。于是,我们在一顿顿凑合里亏待着自己,时间匆匆而过,我们竟然没有留下一个人好好吃饭的回忆!

进入职场后,每逢加班,已婚、未婚的饮食差异就更显而易见了。

单身汪,默默单手敲着键盘,右手捏着小零食。已婚同事,会给家人打电话:“你们先吃,给我留点就行!”

“可怕”的仪式感

小时候,吃饭是一件温馨的事。妈妈们就像美食百科全书,熟知各类蔬果的食材搭配和处理。知道哪种鱼要焖哪种鱼要蒸,哪种鱼能煲出最靓的汤……

「每次吃到了好吃的鱼,就仿佛吃到了它们生活过的四季,没人会舍得浪费一口。」---这样的鸡汤,谁能拒绝啊。

让人怀念的,其实是对待每一顿饭的态度。

社交属性增加“选择困难”

吃饭的社交属性无限增大,而自己一个人时,多半是填饱。

为什么年轻人会纠结吃什么?原因很简单

离开家,被动的吃饭选择,变成了主动选择

有一定收入后,更热衷追求食物味道和“深度”

“吃”不再是一种本能的生理行为,而是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甚至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形象特质。

吃,绝对不是一件随便的事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独行为,是现代人都平等地拥有的最高治愈。”

某些时刻,你想吃某种食物,绝非偶然,你对每一种食物的渴望可能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意义。

当人在压力大或快速思考时,是最想吃的时候,这时渴望能缓解压力、愤怒和焦虑

吃巧克力、蛋糕等甜品,渴望安慰和平静;

吃酸奶等乳制品,渴望可以缓解抗忧郁的情绪;

吃糖果,渴望快乐,填补空虚;

吃辣,其实是一种痛觉,可以产生刺激和驱动的力量......

所以,吃什么,和谁吃,怎么吃,是最重要的事情。

世纪难题--吃什么

当你纠结于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不要着急。先不要思考,就像五郎一样,感受一下,认真地问自己:我的肚子现在想吃什么呢?环境?菜式?氛围?价格?等等

正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里说的:“我们把不便透露给亲密人的忧愁,交付给陌生人,然后在毫无交际的人生里,寻求一种安抚和认同。”

全城饭局”找到了解决方法

感兴趣的周边饭局

来,一起组局

或许,有邂逅、有重逢、有分别,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来,有人走,一幕幕不断上演...

人们匆匆路过,带着各自的悲喜,短暂停留,然后各自上路。有回忆,是参与过彼此生命的证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