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带班日记
争当“供稿人”
早上上《习作3》,跟孩子们说,以后凡是作文拿到三星,或者修改以后能达到三星程度的,有班报约稿信,有积分换。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俊皓说:“老师,你不早说,我要是早知道,还能把习作1和习作2努力再写得好一点啊!”现在也为时不晚啊,上课好好听,没准习作3就能拿到“稿费”了呢!
于是,今天上课的纪律特别好,发言很积极。我总是觉得,事先给孩子更高的目标,他们似乎就会更有的放矢地努力。
《习作3》是书信体,要求介绍自己的家乡。之前带的一届,觉得这篇文章不好写,因为孩子没有真正了解过咱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所以,今天我们先学书信体格式,学会了做过笔记以后,更多的时间放在寻找“合肥亮点”的内容上。孩子们找到了逍遥津、紫蓬山、峔山岛、湿地公园等迷人景色,包公园、渡江战役纪念馆、省博物馆、李鸿章纪念馆等历史文化,找到了之心城、万达、城隍庙、步行街等商业中心,还有四大名点等小吃。那么多的内容纷纷呈现,相信孩子们一定有内容可写啦!
接下来,我们又把文章分成开头邀请、正文介绍、结尾再次邀请三个部分,现场邀请孩子们完成一、三两个部分。孩子们举手踊跃,出口成章。
泽宇站起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孩子们都笑起来:“这句放开头不可以!”我打断孩子们,其实,古诗引入是个很棒的开头,不管,光写这几个字肯定很突兀,不如改成“古诗里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当……”婧涵赶紧举手:“每当我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就想起了你,不由得写信,邀请你来我的家乡做客!”是的,这是个多好的开头啊。
我趁机添油加醋,那不如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表达思念的诗歌能放在开头?孩子们又找出了晨诵时候背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又一起改编出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我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十分想念您。好久不见,我想告诉你现在家乡的变化”这样的开头。
我发现教学几年以后,我现在从注重把孩子们往我自己预设的教案和答案上引,慢慢变成了更注重孩子们在课堂上生成的新内容。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储备,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与其教出一整个班级的我,不如顺着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
今天孩子们学得投入,回答问题的也多。泽宇、俊皓、子强、馨怡、亚杰、子涵、祚熙、鑫瑜、馨怡、向前、绍阳、欣悦、婧涵都现场做了“小作者”,口头完成了不错的片段。结果课间加分太久,又耽误了出操的时间。孩子们越来越棒,不再像以前一样,加分只要一分钟了,所以,以后的加分还是得换个时间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