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声,学写作,练出作家的耳朵
写作,其实是一门杂学。并不存在一门写作学。要想练成音乐家的耳朵,必须多听;要想炼成“作家的耳朵”,则必须多读。因此古人说:“文章法度,杂见百家之书 ”。
我今天介绍的一个办法是读相声。嗯?这位读者问了,相声不是用来听的吗?您怎么读呀?嘿,您算问对了。相声,现在被称为是一门艺术,它当初可跟艺术不搭边。它最早起源于天桥儿、码头一带,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1949年以后,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才有了一定的提高,这门口头艺术,也得到了整理与记录。我手头有一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的《中国相声大全》。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没事读几段儿乐呵乐呵,后来发现对写作大有裨益。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是多年来对传统相声搜集、采录、辑佚而成的专汇。相声艺术自清末流传到今,历传十余代弟子,人才辈出,传统相声以积累丰富著称,其中颇多相声名家的精彩之作。全书共二万多万字,分为五卷,每卷均按传统相声中的单口、八大棍儿、对口、群口各编排一部分,更容纳了相声家族中太平歌词、滑稽双簧和开场小唱的部分传本。
有人夸奖郭德纲文笔很好,所写的微博有传统文化的底子。听罢我会冷笑三声,甩出这套《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例如,我在看第二卷,里面有刘宝瑞说的一段《漫话燕京》。说的可不是燕京啤酒,而是北京。我一边看,一边在书上瞎划拉,哪个词值得学(xiáo)习,哪个句式值得记住,哪个包袱可以模仿,不一会儿,这页纸就变成传统相声里说的“画扇面”了。
学到的词语:
布局周正,四平八稳,前朝后寝,左右均衡,一个不个,三青子,四愣子。
学到的北京人说话句式:
嘿,您瞧这寸劲儿。
要不怎么说,常听相声您长学问呢?
学到的包袱:
东边日精门,西边月华门。东边御膳房,西边官厕所。嗐,这也对称啊?
(皇上自称天子)我细这么一琢磨,敢情皇上到天坛不是祭天,是瞧他爸爸去了。
青土从山东挖,红土从两广挖,白土从陕西挖,黑土从北京挖,黄土从河南挖。沙土……哪儿碰上哪儿挖。哪儿没沙土啊?!
故此,北京卖酒的招牌全写着“南路烧酒”,表明这酒上过税了。要是写:“北路烧酒”,那,那就不让卖啦!
这么说吧,皇上戴着这个扳指站在北京前门楼子上,一挑大拇指,能绿到上海去。也没那么绿!反正够绿就是了。
我又看了一篇《山西人要账》,一开头说过年见面问候。
这个说“见面发财”,那个就得这样说:“您黄金万两,日进斗金。”这个一听赶紧摇头:“唉,别拘数儿,别拘数儿。”他还嫌少呢。
中国人传统的规矩,债不过年,因此要账的找上门是常有的是,山西人是这么要账的。
我说,姓王的在家吗?红口白牙逮了东西不给钱,有钱钱见,没钱人见,躲在屋里不出来,还要脸不要脸。
你说这要是写个电视剧用上,多鲜活啊。不过,也别想得太美,这套书你买得到,那些大大小小的编剧,甚至初中毕业的三青子、四楞子也买得到。你学,人家比你学得更快。所以,还是要学其精髓,找出它好笑的规律,然后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比如,传统相声中一种常见手法,就是“颠倒法”,也就是先描述一个正常的生活场景,然后颠倒过来,造成喜剧效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郭全宝的 《劝架》,他先讲了一个规律,然后说反过来不行,给观众带来期待。
您看这劝架不光是语言会说就行,重要的是规律不能违反。你比方说女的过去劝,必须要偏向女的,男的劝,必须向着男的,不信把男女掉一个个儿,不仅劝不好,倒给劝麻烦了。
接着,描述正常状态下的生活场景,此处从略。接着进入颠倒环节,层层升级,先从女的向着男的开始说。
女的过去这么说:(表演人物)哟,你们这屋可真热闹哇,吵什么呀?(冲着女的说)就你嗓门大,你能嚷,跟母老虎似的。瞧你那德行!(冲男的说)哥哥,别跟她生气了。还得是我疼你,走,上我那屋去,我给你煮牛奶喝。
这个时候大家已经觉得乐不可支了,没想到,还有更为荒诞的:
要是男的劝,向着那女的,非出人命不可。(表演)
此时,机灵的观众已经开始忍俊不禁了。表演者抛出了更夸张的颠倒场景。
(表演男的)哎哟嗬!你们这屋可真够热闹的啊,吵起来没完了。我越听越别扭,(指男的)你小子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欺负嫂子这人老实吗?你瞧不上她,我瞧得上嫂子。甭怕,都有我哪!甭理他,咱们走,跳舞去!
其实,在颠倒场景里,表演者偷偷置换了劝说的方式,在正常场景里的人是遵循日常交往礼数的劝解,在颠倒场景里的劝说,其实是一种过度干涉别人家庭的冒犯。可表演者为了让自己自圆其说,故意进行了这种偷换,观众觉得好笑,没有感觉出来其实自己被误导了。实际上,即便是“男向着男,女向着女”,像颠倒场景中这么说,也不合适。
你看看,相声书里有大学问,值得慢慢去体会学习。最后,在解释一下什么叫“作家的耳朵”,这是美国一个大学问家史蒂夫·平克提出的概念,英文叫the writer’s ear ,懂英语的朋友可能会说,错了,这ear怎么单数啊。废话,也有一只耳朵的作家,好不好?别打岔,让我说完。平克认为,长期阅读,耳朵就会训练得非常敏锐,能够分清楚哪是好文字,哪是坏文字。
简书网友RainbowPeng 老师说:
学音乐的人都必须先上一门课,叫"视唱练耳课",这是最基础、但也是最难的一门课。只有不断反复地多听、多唱,长此以往才能练就出一副能辨听各类音高、节奏与旋律的"精准耳朵",而更为关健的则在于"持之以恒"!
这真是对“作家的耳朵”的精准描述。
好了,我明天还要去钓鱼,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
二他妈妈,给我烙两张糖饼!
知道这个包袱出处的,都是同好哇。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联系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
想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请点击《好中文的样子》写作私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