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半仙讲帛书易引发的楚风新论

2023-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慈天元

杨半仙讲帛书易引发的楚风新论

西元2013年5月19日,易友杨半仙在易数研究新群讲解帛书易经。群主高治源教授号召围观研讨,遂有此文。

杨半仙讲解如下: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墓主人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的儿子。据专家判断,帛书《周易》抄写的时间约在西汉文帝初年(约公元前180年至170年间)。由于抄写在帛上,所以称帛书《周易》。帛书《周易》深埋地下两千多年,与通行本《周易》差别很大。

帛书《周易》包括:帛书《周易》经文、帛书《系辞传》、帛书《易传佚书》。

帛书《周易》经文由六十四卦卦符、六十四卦卦名和四百五十条卦爻辞组成。

帛书《易传佚书》包括《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五篇佚书。

帛书《周易》书写在两幅宽帛上面。帛书《周易》经文与帛书《易传佚书》的《二三子问》合抄在一幅宽帛上,共一百二十九行,前后各有一行空白。第一行至第九十三行是帛书《周易》经文。第九十四行至一百二十九行是《二三子问》。帛书折叠的方式是先从卷首向卷尾对折,然后再连续对折两次,最后上下对折一次。出土时残断的帛书照片共一十六幅,每幅高约二十四厘米,宽约十厘米。六十四卦每卦单独起行,卦画符号标在朱丝栏行格的顶端。

帛书《系辞传》与帛书《易传佚书》的《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四篇佚书合写在另一幅宽帛上面。第一行顶端有长方形墨钉作为篇首的标志。帛书《系辞传》部分共四十七行,首尾基本完整,约存二千字。《易之义》则从第四十八行开始,这一行顶端也有长方形墨钉,以“子曰《易》之义”开始。

《要》,存十八行半,篇首残缺,篇末有尾题 “《要》”,并注明字数为:一千六百四十八。《缪和》与《昭力》篇首合一墨钉,篇末各有尾题.

帛书《周易》经文共四千九百三十四字,与通行本《周易》不同的字有九百五十七个,如:“孚”作“复”,“谦”作“嗛”,“征”作“正”……约占百分之十九点三九。帛书《周易》经文与通行本《周易》有三十五个卦名不同。如:“乾”作“键”,“坤”作“川”,“否”作“妇”,“离”作“罗”……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以键、根、赣、辰、川、夺、罗、筭八个卦为基本卦,分八宫排列,每宫八卦,将六十四卦分为八组;在每组中分别以固定的一卦为上卦,然后取与之相同的卦为下卦,组成一个六爻的卦;再取此卦以外的其余 七卦为下卦,分别与之组成六爻的卦。八宫之顺序为:键宫、根 宫、习赣宫、辰宫、川宫、夺宫、罗宫、筭宫。每宫上卦不变,其下卦相应的顺序是:键一、川二、根三、夺四、赣五、罗六、辰七、筭八。

帛书《系辞传》)与通行本不仅有大量的文字上的区别,而且还比通行本少一些章节。

帛书《系辞传》不分章节,也不分上下篇,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字。比通行本大约缺少 了一千一百一十四字。

通行本《系辞传》(上)有二千三百四十字,《系辞传》(下)有二千一百三十 一字,共计四千四百七十一字。帛书《系辞传》缺通行本《系辞传》(上)的第八章“大衍之数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的一百八十九字、第九章首句“子曰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以及缺通行本《系辞传》(下)的第四章“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几者动之微, 吉凶之先见者也”、第五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以明失得之报”、第七章“《易》之为书 也不可远……则思过半矣”、第八章“二与四同功而异位……此之谓《易》之道也”等内容。其中通行本《系辞传》(下)所缺章节分别散见于帛书《易传佚书》的《要》与《易之义》中。

《二三子问》书写为三十六行,共计约二千六百一十九字,分为三十二章。

《易之义》写在《系辞传》后面,约三千一百余字,不分章。

帛书《系辞传》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如:通行本《系辞传》中的“象”字,帛书《系辞传》均 作“马”;“易有太极”作“易有大恒”;“易与天地准”作“易与天地顺”,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作“夫易,古物定命,乐天下之道”;“显诸仁,藏诸用”作“圣者仁,壮者勇”;“乾 以易知,坤以简能”作“键以易,川以简”;“禁民办非曰义”**民安行曰义”……

是孔子对《易经》 卦爻辞作出具体诠释的《易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用问答的形式讨论了龙德与君子、 夫子、大人之德,描述了龙德的特征、性质、品德以及君子、夫子、大人学习龙德所达到的几种境界: “黄常”、“不习”。“寝龙勿用”(“大人安失矣而不朝”)、“立正也若遁木,俞高俞畏下”、 “宝德而施教于民”、“广德而下■民”、“出德教以道民”,共引用《键》《川》两卦五条爻辞。 第五章对用《蹇》卦六二爻辞“王臣蹇蹇,非今之故”进行了诠释,告诫人们“智(知)难而备之, 则不难矣;见几而务之,则有功矣”。第六章诠释《鼎》卦九四爻辞。第七章解释《鼎》卦尚九爻辞。 认为“明君立正”必定“贤辅弼之”。第八章解释《溍》卦卦辞,认为这条卦辞是讲的“圣王之安世” 的方法。认为“圣之正,牛参弗服,马恒弗驾”、“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 无困,民则不渗,甘露时雨聚(骤)降,剽风苦雨不至,民心相■以寿”。对“锡马”、“番庶”、 “昼日三接”都作出了全新的解释。第九章是孔子对《川》卦**爻辞“聒囊,无咎无誉”的解释。 第十章是孔子对《键》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解释。第十一章是孔子对《键》卦九三 爻辞的解释。告诫“君子务时,时至而动”,“时尽而止”。第十二章是孔子对《键》卦九五爻辞的 解释。第十三章是孔子对《键》卦用九爻辞的解释。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是孔子对《川》 卦初六、六二、六三等三条爻辞的解释。第十七章缺损较多。第十八章解释《屯》卦九五爻辞。第十 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是孔子对《同人》卦卦辞、初九爻辞、六三爻辞的解释。

孔子认为“大 德好运”“和同者众,以济大事”。第二十二章是孔子对《大有》卦六五爻辞的解释。第二十三章是 孔子对《嗛》卦卦辞的解释。第二十四章是孔子对《豫》卦六三爻辞的解释,提倡“鼓乐而不忘德”。 第二十五章是孔子对《中复》卦九二爻辞的解释。第二十六章是孔子对《小过》卦六五爻辞的解释。 第二十七章是孔子对《恒》卦九三爻辞的解释。第二十八章是孔子对《解》卦尚六爻辞的解释,孔子 认为“人君高志求贤,贤者在上”。第二十九章是孔子对《根》卦卦辞的解释。孔子提倡“敬官任事”。 第三十章是孔子对《根》卦六五爻辞的解释。孔子提倡“塞人之恶,阳人之美”。第三十一章是孔子 对《丰》卦卦辞的解释。孔子提倡“用贤”而不“害贤”就能日中而盛,就能亨通适宜,并举“黄帝 四辅,尧立三卿”证成其说。第三十二章是孔子对《未济》卦卦辞的解释,认为这条卦辞是讲的“始 易而终难”。这是汉代易学大师视为权威的《易传》,因为是孔子对卦爻辞的具体解释,故附于《易 经》之后,几乎享受与《易经》同等的地位。《二三子问》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珍贵材料。

慈天元附议内容:

易经里面,暗藏微积分算法。

无论通行本还是帛书本,都提到了一个数字序列:

一、二、四、八。

通行本作“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帛书本作“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

可见,太极不是周易中原有的概念,应是避汉帝刘恒的名讳,从庄子那里借来的。这种避名讳的学风很不好,很容易造成文化失真,纠正起来却很不容易。需要额外消耗人力、物力。所以对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不能什么都学。新中国提倡的两用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个治学方向很好。

前述内容,若不用文字叙述,而转换为算法,则有:

1=(1/2)+(1/4)+(1/8)+y

可约化为:1=x+y

其中x是可拓展因素,比如可顺次延伸出(1/16)+(1/32)+(1/64),y是x在积分总量中的余值,无限可分,但也可以“止于至善。

对×也可一分为二,设为半度值,和积半值。

1/2是1的半度。若此时积半,则无需再分。1/4是1/2的半度。若此时积半,则无需再分。余同。

余值分析,不仅是马克思的思维方法,显然在易经中,已经发露真源。而且,有限元运算与无限元运算的关系,易经已经给出了示范。

今年三月,我在新郑市泰山村龙福山庄考察。发现这里有一栋砖砌的圆形小楼,庄主苗三福介绍说,其实这不是圆形楼,当初是打算建圆楼,但施工队表示为难,后来改用16边形设计,外观上看起来,大体也是圆的!

这件事,对人有很多启发。也就是,在工程中,无限微分,其实不必要。大成若缺,灵活变通,则一些矛盾,本非矛盾。

1=x+y,在河图、洛书中也有体现。我和蒙泽应讨论易算时,他指出:

洛书点数总计45,河图点数总计55,那么:

45+55=100,而100%=1,这个积分运算很妙。并且还涉及10%=1的运算。

河图洛书,真正奇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数值,可实可虚。若采用线性实数去看这两个图,思路就被锁死了。

以洛书为例,中间的5若为虚数,此时可忽略不计。那么,1与9,2与8,3与7,4与6,就形成了4对天元函数:

1{1,9}  1{2,8}  1{3,7}  1{4,6}

另外还有一个自补函数:1{5,5},洛书的自补运算,在河图中体现了出来。环5为10,10显示是中5自补的结果。那么边界运算,就不能简单用1+6,2+7,3+8,4+9来看待了。

设9为倒序1,8为倒序2,7为倒序3,6为倒序4,注意,它们只是倒序,不是负数!所以,为方便计算,符号可映射为:

9=①,8=②,7=③,6=④

于是你会发现,以十字为坐标,虚中不用,那么横向计算:

②+3=5,4+①=5,5+5=10

纵向计算:

③+2=5,1+④=5,5+5=10

于是,河图就成了2阶幻方!只不过其运算方式,属于复变函数范畴。

认为易数和幻方无关的人,看走眼了。此外纵观历史,我们也发现,易学有它的发生、发展和现代流变的过程。没有谁规定过,易学不能发展,同样的,也没有谁能阻止易学的发展。

河洛微积分的明确提出,正是易学与时偕行的结果。

卦名,可以变。

卦符,可以变。

卦序,可以变。

卦用,可以变。

不变的是文化血脉。对文化血脉的遗忘,是一个民族最危险的事。

易有太一,昰生两一,两一生四一,四一生八一,八一定军魂。这是《楚风》对帛书易的再造,不同于流行本,而独具风貌。《楚风》是易喆学中独有的易经,由本人于2002年前后提出。基本面是九宫纳象,卦符可通可变,可有可无。卦序可以旁通,卦辞可新谕,卦的作用,无非信息编码。编码的作用是设计程序。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程序竞争。程序的优化没有止境,但良序的生成,原本至简至易。理不出河洛,事不出太极。从《楚辞》到《楚风》,楚楚动人。变革的时代,九鼎如旧,气象一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