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简友广场想法

真实反馈也要避免无意的攻击性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10人  丹思心舞

文|丹思心舞

图片来自网络

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能帮助我们在同行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氛围里更清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觉察关系互动模式,有助于咨询师在个人生活中的成长,以及在咨询工作中更好地建立咨访关系,化解关系中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我们的成长小组经过四轮,从开始团体中有阻抗和愤怒到后来彼此能敞开谈到一些个人经历以及一些真实感受和想法,有了日益亲近的感觉(见《日益亲近的成长小组》)。没想到第五周开始老师提出让我们“自己玩起来”,团体又陷入了沉默,昨晚的第六周团会同样以沉默开始,之后又有几位同学表示了对这种沉默的愤怒和由此带来的“浪费时间”、“无所收获”的焦虑,12人的团体分化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完全不喜欢这种非结构团体形式,有的表示享受前面大家互动的过程和体验。

持负面意见的群体又带上了更多的情绪,其中跟我有关的是一位伙伴说出了三周前我对她的直言不讳(“如果这个团体是你带领的话,我会觉得不喜欢”),让她觉得是受到攻击,而后不再在群体里积极发言和表现。而就在那次周会,COCO小妹妹敏感地问过她的感受,她表示还好。

对我来说,这个蛰伏了三周的暴露,其实也不算太惊讶,因为我也一直注意到她有点被动适应的感觉,但没有把她想得太过对抗,而认为我是她对抗的原因。现在她这样指明了,当然也让我反思一番。

这位伙伴是中学心理老师,当时是她在批评带团老师的无结构、无目的,并说起她给学生上“价值观”课会如何带领的时候,我内心对她讲的带着评判,认为那种课只是思想品德课而不是专业心理团体的带法,而“好为人师”、喜欢指点别人的姿态又是我素来不喜欢的,我在面对这类权威形象时,总带着阻抗,但一般不会说出来,而在这样的团体,我想可以暴露真实的想法,便直接说了。

虽然,我的“直接”有我的背景和动力,考虑了这个团体的专业性,但是既然是训练我们的共情、感知和反应,如果放到跟他人、特别是跟来访者的谈话中,的确应该顾忌到可能对对方造成的攻击和伤害,对方可能的反应。这个团体虽然是咨询师的共修团体,如果我们要在其中觉察自己和他人、刻意练习的话,也应该注意在这个情境中做出更恰当的反馈。而我有时感觉自己说话没有得到及时回馈,也可能会是他人对我顾忌别人感受不足的反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