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丝毫不受到他人影响?
这则故事是特别献给那些容易被人牵著鼻子走的人。这个类型的人经常对别人的言语或态度过度反应,心情受人影响而时好时坏。
只要记住这则故事,就能学会用“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的方式来思考。
这么一来,也就可以“不去接收”讨厌的人的能量,亦即懂得如何一不受影响”。这个方法很好玩,希望你用轻松愉快的心情看下去。
我会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起因于我自己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天我得帮孩子看功课,这项作业缴交时间迫在眉睫,偏偏分量又多到我迟迟看不完,加上又还有自己的事要忙,这时我的情绪一下子大爆发,忍不住凶孩子
说一:我不想管你了”“随便你爱怎样就怎样!”
事后我暗自反省,当天晚上向孩子道歉。
我:“对不起呀,刚才我心情太差了,把气出在你身上。”
孩子:“咦?可是我刚才完全没有不高兴。
我:“咦,真的假的?可是你听了应该很不舒服吧?”
孩子:“我那时候觉得你应该心情不太好,但是我也没有心情不好,所以我完全不在意。”
听了他这番话,我大感讶异。孩子啊,你也太成熟了吧……!
本来我以为父母情绪不稳定,小孩也会察觉到父母的情绪而伤心难过,结果我儿子“完全没有接收我暴躁的情绪”。
他完全就是把我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分享一个释迦摩尼的故事。
在释迦摩尼全盛时期(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恰当),有名男子看到他受到众人尊敬非常嫉妒。
有一天,这名男子事先来到释迦摩尼平时散步的地方,等释迦出现,便在众人面前极尽能事辱骂他,用各种恶毒的言语骂了很久,释迦摩尼却一句话都没说,只是静静听著这名男子的话。
释迦摩尼的弟子们见状,心有不甘地问他:“佛祖,真的要任凭他如此出言不逊吗?”
于是,释迦摩尼总算开口询问男子:
“如果你想送人东西,对方不收,那么这个东西是属于谁的?”
这名男子答道:“若是对方不收,那当然还是属于送东西的这个人的。”说完,他突然意识到释迦摩尼的言下之意。
释迦摩尼接著说: “你说的没错。刚才你对我破口大骂,可是我并未接收你的谩骂。所以你说的所有话,全都会由你自己来接收。”
哇喔,佛祖真的太厉害了!
左耳进、右耳出的功力堪称超一流!
任凭对方如何怒气冲冲朝他发火、用多么凶恶的态度恶言相向,释迦摩尼“选择’了不去接收这股负面能量,只是客观看待对方的状态“哦,他好像很生气”“看来他蛮凶的”。
最厉害的是,不只不会接收,甚至全部还给了对方。这个故事是不是让人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面对他人的怒气、谩骂与挑衅,只要我们自己不接收,就不可能成为被害者。
以这则故事来说,情况就是:“男子很气愤”与“释迦摩尼看著这名气愤的男子”,仅此而已。而不是“男子很气愤”与“释迦摩尼受气了”。
释迦摩尼只是看著这一切,并不是“受男子谩骂的被害者” 一旦想成是别人“对我做了什么”“说了我什么”“骂了我什么”,就会接收到对方的负面能量,让自己成为受害者。
不过,如果自己不去接收,那么不论对方怒火多猛烈,我们充其量只会认知到“喔,看来这个人在生气”,并不会觉得自己“被人骂了”。换句话说,不会成为受害者。
不过,即便理智上明白这个道理,但毕竟我们不是释迦摩尼,所以现实中听到挑衅意味的话语、遇到有人摆出惹人厌的态度,还是会忍不住产生情绪反应。
所以!我都会用下面这个方法。
“无论对方怎么说'怎么想,那都只在对方心里为真"和我没有关系。”
这是一句魔法的话语,虽然非常简单,却极为深刻,能帮助我四两拨千斤、不受对方话语与负面能量所影响。
每当别人的话语或态度让我感到不快,我就会回想“真的只限”这句话和释迦摩尼的故事。
“如果你这么想,就真的是这样,不过,只限在你的心里而已!
“这个人发出的讨人厌能量,全部都会回到他自己的身上。我会全数奉还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保持冷静,不会接收到对方的能量了。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