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工资与权力

2023-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格向致

明代的工资与权力

“把权力放入笼子中”,是任何时期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传统中国,权力可以被分为皇权与官权。皇权也是受到“上天”的约束。所谓的“上天”就用没有人能限制皇权,只能靠“非人”的力量限制皇权。官权受皇权的规范和约束,或者受皇权制定的制度规范约束。历代政权的更迭与皇权和官权的不受控制、滥用直接相关。官权滥用会刨了皇权的根,所以历代皇权都要加强对官权的控制。

如何让当官的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克己奉公呢?凡是想维持祖宗基业的皇帝都要想办法规范官权,比如分权制度、监察制度、特务机构、儒家教化等。这些都是在规范官权上的积极探索,各种制度都有利弊,都不能包治百病。所有的制度都要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行动目的。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读书人当官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官僚系统是个体的上升通道,也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道路。当家庭将一切的资源都用于供应读书入仕时,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所有的投入都要追求回报,追求功名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读书人肩上挑着的是家族的希望和责任。那么一旦入仕,必然也希望能有相应的回报。名还是利,每个官员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明代的工资低是官员腐败的主要诱因。皇帝要提供满足官员生活需求的工资待遇,才能保障官员遵从统治要求。明初国库并不充盈,朱元璋给大臣们的工资待遇并不高。思想家顾炎武曾经说过,今日贪腐之风,故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俸禄太低以至于没法赡养家庭,导致很多官员铤而走险。明代百官从户部领取的不是粮食,而是纸币。这些纸币没有任何金融体系为保障,很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时候官员们领取到了纸币,根本不够养家糊口。既要马儿快快跑,又不给马儿多吃草,这必然自生腐败。这种低俸禄的工资制度看似降低了政府的成本,但是却增加了腐败的风险。明初,朱元璋对腐败惩治力度非常大,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杜绝腐败, 甚至说腐败仍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代官场中的海瑞之所以少,与低薪制度密切相关。

与低薪相关的还有官府的接待制度。官员到地方巡查要经过驿站,驿站要负责招待。四菜一汤的工作餐根本上不了台面,也招待不了官员的一家子人。越是大官,一般的招待排场就越大,费用就越高。这些招待费用都要官员自负,导致地方官员负担更重。他们会将这些负担通过各种税收附加和摊派,转嫁给普通老百姓,同时还能从摊派中谋取私利。明代统治者不解决工资制度和官僚制度运作的问题,而只抓腐败,实际上就是治标不治本。提高工资待遇,规范行政体系的运行,建立规范化的财政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反过来说,提高薪资待遇是否能维持清正廉洁?工资待遇是一个保障性因素,官僚的廉洁奉公更需要皇帝对官员的激励、监督。但是如果保障性措施都不足的化,就很难使官员廉洁奉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