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词2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洛城笛声
望江南 超然台上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义于《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台远眺,烟雨迷蒙,触动乡思,即作此词。
春虽暮,却未老。微风细细,轻抚柳丝,不远处的护城河水波荡漾,城内万紫千红,群芳正艳。放眼远望,万户千家静默在这烟雨迷蒙之中。
又一次酒酣,在寒食节后。醉意渐消,想到又是一年清明时,家家扫墓祭祖,而我却远离故土。乡思遂至,不觉感慨。哈哈,老友对案,何必作故国之思!不若燃新火煮新水烹新茶,且将思念与彷徨放下,吟诗作赋,尽情享受当下大好青春年华!
二十一岁高中进士、年少成名、意气风发的苏轼原本在京城做官,当时朝廷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敏锐地发现新法的部分内容对老百姓过于苛刻,耿直的他上书皇帝提出异议,受到排挤,无奈之中自请外放。外放的第一站是山明水秀的杭州,任通判。远离斗争,寄情山水,生活惬意。四年后一道圣旨将他调往山东密州(即今诸城)任知州。与人间天堂的杭州相比这里便是穷乡僻壤,连年灾荒,盗贼横行,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急转直下。苏轼自己说“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超然台记》)。但一向淡然豁达的苏轼并没有就此沉沦,他和当地人民一起,灭蝗灾,缉拿盗贼,鼓励收养弃婴,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苏轼告诉我们,摆脱苦闷的方法就是放下个人的小伤小痛,走进民众之中,踏踏实实做事。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