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第一章价值——改变自己的关键

2023-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默心2023

二、“复制”可以带来无限可能

“转换”和“复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边际成本不同“转换”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复制”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比如:

厨师就是“转换”类职业,他想得到更多收益就必须做更多菜,或进一步提高做菜的水平。

他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一旦投入减少,收益就会下降

作家是“复制”类职业,当他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之后便可以安心睡觉去了,而这篇文章在他睡觉的时候也会被复制、传播、赞赏

只要它有长久价值,那么即使今天没有产生收益,明天、后天也可能产生,甚至五年、十年后仍能产生收益,长期收益无法估量。

这种带有“复制”属性的生产活动,几乎做到了“一劳永逸”,因为它们只需一次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本微乎其微,而收益则源源不断。

这就带来一种可能: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就能产生收益,从而实现财富自由或人生自由,彻底解放自己。

转换——复制  转换,实现

所以一个有追求的大厨可能会这样做:

①持续研发新的特色菜品,并凭借自己的“秘密配方”技术入股餐饮企业,允许连锁酒店复制自己的技术,享受股份分红,此后即使不亲自做菜也能产生足够多的收益;

②制作易懂的特色做菜教程,将其发布到网上,供需要学习的人免费或付费观看,这样就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产生更多的收益,如果个人品牌打造顺利,这份收益可能会超过自己做菜的收益,此时便意味着自己实现了初步的人生自由。

“复制”类活动的收益曲线和复利曲线非常一致——前期增长缓慢,但只要持续积累价值,收益就能在到达拐点后飞速增长。

选择写作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让自己头脑清晰,脱离混沌):这种非线性增长的“复制”力量,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产生无限可能。

获得无限可能的关键在于价值

人类科技的发展,本质上都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飞机、高铁让人走得更快;

雷达、望远镜让人看得更远;

手机、电话让人听得更清;

计算机让大脑转得更快;

而互联网则让人的“复制”能力得到极大的扩展。

虽然不是人人都有雇用他人(机器)进行产品复制的机会,但每个人都有创造并复制自己作品的机会——只要敲起键盘写文章,打开手机拍视频,谁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作品。

并非所有的“复制”类活动都具有无限可能,因为“复制”只是一种渠道,获得无限可能的关键依旧在于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依旧稀缺,所以要想获得无限可能,“复制”和“价值”缺一不可,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

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那就应该激励自己去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