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你的文章播放量10万+,可以这样来打造你的文章结构
今天我们开始学如何打造文章的结构。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而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一篇文章选择什么样的结构,由写作主题和素材之间的关系决定。
一、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论证。
“凤凰传奇《海底》活遍全网,人这辈子最怕听懂一首歌”播放量:10万+
这片文章开头写道:“很多时候,我们听的不是歌,而是自己的故事。很多时候,会突然听懂一首歌,然后明白了一个永远不想明白的道理。”
分段落的小标题为:
第一部分:崩溃和脆弱是人生常态。
这首《海底》的原版作者,是在情绪低落时,感受到无助和绝望时写的,所以,这一段作者用了“作者微博内容”、“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解读一段对未来没有信心的少年的一些文字”。
引出的结论是: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永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风平浪静的外表之下,常常隐藏着秘而不宣的焦虑、痛苦、失落。在这段的结尾,用充满温情的话语说道:“没关系,如果觉得痛苦,不努力也可以,脆弱也可以。”好温暖的话,我喜欢。)
第二部分:悲伤和希望,都是一束光。
这部分,把凤凰传奇改编后的歌词与原歌词对照,其中的伴奏部分,特别能打动人心:“散落的月光,穿过云,凝望人群;我们孤独的心,有时候像海底,悲伤不是三言两语,但我想抱紧你;你是重要的存在,是某人的星星;当你孤身独行,当你说被爱不过是侥幸;孩子,请你别忘记,曾有温暖的声音,呼唤你的姓名,你问我路会通向哪里,路通往 我等你......”
作者在这部分的总结是:所有人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悲喜自渡,他人难悟,但人生漫漫,永远相信,会有一束光奔你而来,永远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三部分:有人爱你,有人等你,一切来得及。作者在这部分的前面用了两句话“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好,但它也没有那么糟糕。总有人愿意爱你,愿意等你,愿意拉你一把。”
然后用一个出租车司机为一个他拉着割腕的女孩子去医院后,带着这个女孩子包扎、吃饭的故事。司机一边哭着一边说:“十来岁的小姑娘,人生路还长。前往别冲动,千万别学我女儿.....”司机未说完的话,包含了多少伤心和痛苦,或许就是这没有表达出口的意思,让这个孩子决心好好对抗抑郁症,好好活下去。
最后的结尾:作者用真心真意写道:“天气时晴时雨,人生时悲时喜。再灰暗再低谷的日子,你也不是一无所有的,总有一缕阳光会温暖你。人生不会只有黑暗,往前一小步,就有机会看见光明。”
二、并列式结构:并列讲述故事或论述观点
《最好的余生:有人懂,有人疼、有人等》播放量10万+
开头写道:“你有没有发现,三十岁过后的人生,好像被按了加速键。周遭的一切迅速流逝,虽意犹未尽,可以不小心就过完了小半生。
时光易逝,余生不长,愿你往后的日子有人懂、有人疼、有人等。”
分段落的小标题为:
1、有人懂。讲的是友情。作者用《老友记》里的一个故事让人觉得虽然年华老去,但是友情依然存在。真正的朋友,是灵魂深处的懂得和相惜。
2、有人疼。讲的是爱情。作者用的故事是一个大排档的丈夫第一时间查看因为客人失误而受伤的妻子,最先关心妻子的伤势。这里所谓的“疼”,即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与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3、有人等。讲的是亲情。作者说,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父母永远充满牵挂,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你。
结尾处,作者再次用了三段话强调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即:陪你聊尽人间烟火,灵魂相似的知己;携手同风雨共余生,包容你心疼你的爱人;不论多早多晚到家,父母尚在等你的心安。
“这是最平凡的拥有,也是最珍贵的幸福。”
三、总分总结构:开头点题,正文论述,结尾升华
“自律到极致的人,最可怕”播放量10万+
开头(开头点题)是这么写的:“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这句话你肯定听过。.....但知道是一回事,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
因为有一种人,越自律越痛苦;有一种自律,叫自虐。”
分段落(正文论述)的小标题是:
1、你是自律,还是自虐?作者把自律总结为,是被美好吸引着,主动往前走。自虐,是把自己逼到死角,然后一次次崩溃。
2、习惯性自律的真相:肯定自己作者在这一段写道:“身体的每一点变化都在告诉她:你正在一天天变好。这种自我肯定的正向反馈,就是驱动一个人自律的最强力量。
3、自律的极致:重复简单的小事作者特别用心地为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最规律的作息:早起早睡;最健康的习惯:适量运动、饮食;最长期的收益:工作赚钱最高效的成长:读书学习
结尾处,(结尾升华)作者写道:“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认为:在一些小事上持续自控,会提高整体的意志力。”
“你最终的目标,可以大且美好,但你的步子,要小且踏实。”
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将自律升华为意志力的提升。真正强大人一定是意志力的强大,而这需要人们培养自律的习惯。
四、SQA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背后的真相扎心了”播放量10万+
第一部分: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提出问题阶段)是这么写的,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说话,孩子就嫌烦?”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我妈觉得不烫。”随后附上的是知乎上的一个故事。
作者用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即“因为,你从来不曾看见孩子,只要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因为你总是选择无视孩子的内心,不懂得也不愿意去了解;最终孩子只能偃旗息鼓,厌烦了你说的每一句话。”
第二部分:亲子沟通,你有多对,就有多错。(分析问题阶段)即因为你的对,在不停地暗示着孩子的不对,在不断贬低孩子的能力。这样的沟通,带来的只能是据理力争的割裂,或者关上门的无声抗议。
第三部分:亲子沟通,需要找到平衡点。(解决问题阶段)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决方法:第一,正确表达,不评论、不命令。第二,用心倾听孩子,学会“闭嘴”。第三,先做好自己,再成为父母。
最后的结尾处,作者写道:“最有效的亲子沟通,从来都不是讲道理,也不是评论和指责,而是感受到被理解,被爱着。”
他们只要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就会勇敢去探索、去尝试;更会愉快地去接纳,去修正。
我们只有弯下腰,才能看见孩子的感受。
我们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
(问题解决后的效果)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爱,敞开心扉,与你靠近。
感谢这些文章的作者,向你们学习!
#弘丹零基础写作训练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