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自嗨了,这种操作你该知道的……
【我在阅读20180903】100天20本文案书
2/100打卡
第一本《尖叫感》马楠 著
进度:第一章
01 打造品牌,你需要占据最有利位置
这时候,我们就要提到概念,叫“定位理论”。这个理论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Al 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里斯和特劳特认为,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也可以说是,“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
品牌定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服务。
但是凭什么消费者要购买你的产品而不是其他的呢?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靠文案来推广我们的品牌了,从而使消费者在众多商品当中选择我们的产品。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02 巧妙运用这两种路径
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法则:ELM经验法则。意思是推敲可能性模型,这一法则认为,文案占据消费者心智有两条路径:中央路径和外围路径。
001 中央路径:利用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来说服消费者。
具体做法:灌输各种事实、数据、证据、证书、研究、报告、将它们融入你的文案中。
分析:利用事实、数据等客观理性的信息,能让人产生信任感,使文案具有说服力。但是展现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文案的核心观点和诉求找到合理化的说法和事实支撑。
我们来看一则水果的文案:
亲自尝试过的人不到1/1000。
一般人看可能会觉得这种水果很稀有,但是在逻辑学家看来,这种水果没人买,不怎么受欢迎。这确实是一种数据,没有说谎。只不过文案将产品的诉求“合理化”了。
这叫“伪逻辑”手法。
这是由文案大师迈克尔.马斯特森提出的,意思是通过改变措辞和相应的写作技巧,操作(不是谎称或故意造成误解)既有的事实。也就是由文案创作者来筛选事实,决定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哪些信息,以此左右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
002 外围路径:利用愉快的想法和积极的形象或“暗示”所产生的联想来说服消费者。
具体做法:在你的广告文案中填满色彩缤纷、令人愉快的形象,幽默或受人欢迎的主题,或者名人代言、推荐等。
在文案的写作中,外围路径的写作手法是基于对消费者产生情感的联结,这是一种情感化,情绪化的诉求。在不相上下商品的选择中,大多数情况下,外围路径展现的品牌形象会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关键。
文案的写作中,中央路径和外围路径是可以并存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甚至能让产品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例1:农夫山泉矿泉水文案。
“农夫山泉有点甜。”(外围路径)
“水源来自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千岛湖,水质达国家1类水体标准。”(中央路径)
例2:华夏长城干红葡萄酒的一系列文案。
03 文案写作要保持简单
文案的形式,主要以文字为主。所以作为文案创作者,就不要让文字成为消费者阅读的障碍,而要让人一眼就能看懂,一眼就能收获核心信息。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为了让文案达到“吸精”的效果,就要把原本想要传达的信息缩减到最精简,一次只说一件事,最核心的事。
同时也必须要在文案中凸现消费者想要的信息,站在消费者角度,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给自身带来的价值和利益。
04 透过现象看本质
“文案的本质,是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德鲁.埃里克.惠特曼针对消费者心理提出“手段—目标链”策略,这个策略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是为了满足放下的需求,而是为了达到某个未来的目标,他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只是实现那个目标的手段。
比如,我购买书籍是想让自己通过读书变得有内涵,但最终目标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好。
消费者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商品的一个利益点,有利一点就应该有一种对应的解决方式。
面对问题,我们可以参照以下流程来思考:
1.消费者会在怎样情境下产生这样的需求?
2.他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3.产品的哪个属性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4.解决之后他的状态会是怎样的?
例:某MP3的卖点是容量大。
如果直接说“容量高达4G”,那就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更别谈“吸睛”了。
但如果从消费者角度来思考,就可以说“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那就很腻害了,生动形象,能让人理解和接受。
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文案来看本质。找到文案推广的产品,究竟是解决了用户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用户买的不是物品的属性,而是物品所带来的价值。就如,“用户买的不是床,而是舒适和睡眠。”
所以,好的文案不能自嗨,要走出去,走进用户的心里,找到最真实的需求,传递真实的需求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