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江湖散文想法

人活一世,快乐最大。

2022-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二月壶天

当我们本身在索求生命意义的答案时,我们其实走上了与真实生命意义背道而驰的路途。

生命何在?即在当下,即在现实每秒的感觉中。

《水浒传》中各位好汉可谓快活。

鲁智深听闻苦命金氏父女俩的遭遇,二话不说,三拳出击,打死镇关西,放走那妇人与老汗。如果换作是我呢?虽然对镇关西的行为不耻,义愤填膺,可我不会向前制止,这其中的犹豫掺杂了短时的利弊,感性与理性的抗争,最终表现为从凑热闹的乌泱泱的人群中匆匆一瞥,然后走掉。

鲁智深失了后半生的安稳,我失了快意人生。孰高孰低?标准不一,实则难以评判。

然而,从生命意义这样的高度出发,无疑前者胜。

鲁智深这粗大汉,明明白白地打死人,莫名其妙地做和尚,无奈地寻一容身之地,被逼上梁山。他从不对人生进行思索与反省,凡事凭直觉,“做了再想”到他这里变成“做了也不想”,在上天面前,他倒像一个乖乖男儿,听凭命运的打发。

“智深,去做和尚吧。”
“和尚?”他挠挠头。
“和尚倒好,只是洒家没了髭须和头发。”
在山上,他不安生,一番快意大闹。
“出去吧你!”五台山众僧瞧着被赶出的花和尚,颇为得意,挤眉弄眼。
“去也,不待这鸟地方。”拿起枪棒就走,走哪呢?他自己也不知道。
但又有何妨,酒楼里,“且来酒,再加两盘牛肉!”“先赊着,明日再算。”

令世人奔走竞争的金银嘞,他都散了。

散给谁?

散给穷苦金氏父女,散给好汉弟兄,散给小厮们,他快乐他就散,他正义他就散,哪有哪些条条框框,理财观念,没了金银一身轻松,恰好省去那些烦恼,他乐着呢。

这么乐着乐着,不就也走向生命的尽头了吗,他的一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走,自由,热烈,丰富。

他完成了他自己。

回望一生,他这样评价自己: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门清净,了此平生。

此乃真纯真率性之人,姑能为佛。

从杀人犯到佛,生命的可能性与无限性被智深生动演绎出来。

这样的生命,价值极高。

而另一位,活不过两三章的人物,王伦,颇有城府,工于心计,惨死。

他心中一直有所把持,思索忧虑。

林冲满怀希望投奔,被泼了一头凉水。

晁盖兴致勃勃,委婉遭拒。

为何?

王伦为的不过是坐稳梁山的地位,奈何葬送性命。曾热衷考取功名,奈何落榜。

白衣秀士,忙碌半生,终成幻影。

可怜,可悲,可叹。

从屏幕走到现实,世人性格分这两种。细细考究,到底结果不同。有人不考虑多少,天真如智深,最后修成善果,而有人性格也如此,却逃脱不了命运魔掌,无善终;有人心机深重,半路惨死,如王伦,也有人靠着心计,一步步登顶权力之颠。

人逃不过一死,这是命定归宿。死后,即便功绩卓著,对自己又有何益?

以功绩评定生命价值,荒诞且虚妄

唯有每刻心跳的搏起冲动,真实且永恒

剔除杂念,看看这沿途的风景,不就是所谓的意义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