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心
有些事,看见,不曾注意;有些人,遇见,却很抓心。影响一生……
当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旅程时,却遇见了我的独脚老师——李申。她教我学会了什么叫“葡蔔前行”……?
她比我大八岁,因小儿麻痹症失去右腿。一根拐仗伴随着她教书育人的生涯……
她父亲是村里有名木匠,靠手艺挣钱供她读完高中,后来,经贫农村干部推荐成为一名老师。我的语文启蒙老师。
上课的时候,一条裤子卷着,另一条裤子拖地,没穿袜子,拐仗靠在课桌的侧面,她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她遇到再大的困难,却丝毫不影响她的情绪,第二天依旧面带笑容传授知识。
过去的小学是地主祠堂,十分简陋,下雨的时候,外面大下,里面小下,放个木盆接雨。照样引导学生朗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诗句。
她家离学校大概有四至五里山路,和学生一样早去晚归。她并没有抱怨残缺的肢体,每天早晚备课,批改作业,轮回了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无怨无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只要顺从内心,再多的坎,也是快乐地做着。
她灵魂感染了我的心灵,她那生活的灾难,装进心灵驻存,那激励我“无悔的坚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读高中的那年,一次偶尔,我看到”巴金”。他教我学会了什么叫”叙事抒情”,什么叫“朴素简真”。
老师说我偏课,上数学,偷看巴金的小说和散文,上语文,不耻提问,聚精会神。从此与他“结缘”。
我省下生活费,购买《生之忏悔》·《怀念萧珊》·《短简》.《忆》等之类的书籍。去体会领悟书中乐趣,去寻找他的1文学创作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寻找他写作的方法,他的构思,他的语言表达……,他的点睛之笔。
他出生成都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十七岁的到远到法国求学,报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之路。他把海上的灯塔,比作自己追寻光明的灯光,《海上生明月》《爱尔克的灯光》《我的眼泪》是他此时心情的体现。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还有他一贯主张“写作同生活一致,作文和做人一致”……
他二十余年的散文创作,有工笔画似的精细,有写意画似的简练,有油画似的浓烈厚重,有水墨画的情韵隽永。
巴金的文章风格己融入我的骨子里,有时只要一提笔就想到巴金,且在我血液里流淌……
后来,我新闻写作里经常用到“叙事抒情”的方法,授益终生。
在匆匆的人生里,每个人都会遇到揪心的事情,有些事,随岁月偷走;有些事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