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这个比周星驰还讨厌一万倍的男人
影史上,有许多被我们称之为“神”的人。
1968年,一部电影面世。
50年后,它仍被推崇为“影史最伟大的太空科幻电影”。
《2001:太空漫游》。
今年不仅是电影上映的50周年,也是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90岁诞辰。
几乎每部作品都成为影史经典的库布里克,被影迷奉为“库神”。
神的光环,不仅来自尊敬。
更多的,是因为不解——
这个镜头,他怎么想到的?
这个动作,他怎么设计的?
我跟他素不相识,他凭什么把我感动了?!
今天,Sir要讲的主角不是神。
他是离神最近的人,他要把对方扯下神坛——
《我曾侍候过库布里克》
Filmworker
库布里克的故事,你们都熟。
一生只拍过13部长片,但部部经典。
来,说说你认出来几个角色
《杀手》《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
还有很多人现在看都还是会被这一幕吓到的,《闪灵》。
什么叫经典?
经典,必须有穿越时间,超越作品本身的力量。
库布里克的电影,就有这样的力量。
无数大师是他的迷弟。
昆汀、詹姆斯·卡梅隆、大卫·林奇……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随处可见《2001:太空漫游》的元素,甚至今年面世的《2001:太空漫游》4K修复版,也由他牵头制作。
左《2001:太空漫游》,右《星际穿越》
还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他和库布里克有着19年的交情,还接手他的遗作《人工智能》。
一般追星最多就拍拍彩虹屁,还还电影票,买买碟,见见面,签签名。
但斯皮尔伯格为了致敬他,在今年的《头号玩家》里,把《闪灵》整部还原进电影。(大导演追星就是不一样)
上《闪灵》,下《头号玩家》
但这些大人物,都不是Sir想说的。
今天的主角是他——
利昂·维塔利,库布里克的贴身助手。
有多贴身?
翻看库布里克作品的花絮,你都能在导演身边找到他的身影。
他之于库布里克,几乎是万能。
Sir回去翻看闪灵的花絮,看见他在拍戏间隙指导着饰演丹尼的小演员丹尼·劳埃德。
除此之外,他的工作还包括但不限于——
我是对白教练,做选角
我负责物流、电视、销售
各种版权发放、做排版、视频传输、DVD、激光盘、库存清单
考勤表、检查底片、翻译各种预告片,那个真要命,色彩纠正……
据家人的回忆,就算他回到家里,也还是在办公桌旁听着电话,打点一切。
累了就睡上两个小时,还不是舒舒服服地睡床上,而是穿戴整齐地睡在办公桌旁边的门垫上。
忙到不敢睡,忙到自己孩子都不管。
任由他们在房间里对着堆积成山的胶片……打鼓。
作为贴身助手生活的这30年,他从一个小鲜肉,变成了和库布里克拥有同款秃头的大叔。
这牺牲也太大了吧!
你绝对想不到,利昂曾是一名演员。
不折不扣的俊男,在娱乐圈混得不错,演过电视剧、电影、舞台剧……
吃饭不愁,坚持下去很有可能红。
直到他遇上库布里克。
那年不到30岁的利昂,成功拿下库布里克《巴里·林登》的布林顿子爵一角。
戏份不多,但也算表现亮眼。
眼看要出头,他却决定放弃做演员。
为什么?
一见库布里克误终身。
第一次见面,他就被库布里克俘虏了。
斯坦利的握手非常温暖,柔和
会给你全身带来一阵暖意
字幕来自远鉴字幕组,下同
作为身边人,会曝出什么猛料?
结果不像预期,大家眼中的库布里克不是神——
是魔鬼啊。
工作人员这么形容他——
一开始你会觉得,哇塞,这可是库布里克啊!
后来就会变成,妈的烦死我了
因为你会被逼到崩溃边缘,满脑子都是,我已经啥也不剩了
有多可怕?
就拿《闪灵》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观众的阴影。
更是整个剧组的噩梦。
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电影这一段挥球棒的戏……
足足拍了127次,至今保持NG最多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27次后,导演终于满意了?
不,是因为……女主彻底崩溃了。
受害者也没给库布里克面子,直接在花絮里怒怼:我!恨!他!
遭殃的不止演员。
《2001:太空漫游》开篇“人类的黎明”一段戏,因为对布景不满意。
库布里克一声令下——暂停拍摄!
一停就是一年,重新勘景、搭景。
一块石头,演员的一根毛发,都要亲自确认。
DVD的封面排版没有精确到毫米?一个缝隙距离不对劲?
不好意思,回炉再造。
利昂参演的《巴里·林登》也一样,为了还原十八世纪的贵族生活,有些服装更是设计师从拍卖会借过来的货真价实的古董!
库布里克还要求电影必须还原18世纪古典油画的风格。
于是决定——不打光,用蜡烛!
这下受苦的是摄影师。
因为蜡烛光照度低,为了找到适合的镜头,他不得不环球奔波三个月找镜头。
最后找来美国太空署用来拍摄月球的镜头。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这样来的。
但……累还算轻的。
你有没有见过戴着氧气罩在剧组工作的?!
库布里克的剧组里,不是一次两次了。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
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天才”“大神”不太一样啊。
面对镜头讲述时,助手利昂始终在重复着两个字——
制作。
它就是库布里克的“秘籍”。
不是字面上说的拍电影
而是电影制作
库布里克恰恰是“神”的反义词。
对于电影,他信奉的是专业,崇拜的是打磨。
绝非一蹴而就的天赋,或是一闪而过的灵感。
几乎所有天才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永远怀疑自己的天才。
如果说库布里克有什么过人之处。
只有对电影纯粹的、天生的热爱。
如他自己所说:
“让我从电影制作里抽身放个假,就等同于让一个小孩从玩乐中放假。”
助手利昂继承了这种对“玩乐”的上瘾。
完成《大开眼戒》后,库布里克撒手人寰,留下电影后续宣传、版权、发行等各种杂事。
利昂扛下了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那些曾经的合作伙伴,以前大都看在库布里克的面子上,才满足那些“变态”要求。
如今他去世,自然不会给好脸色。
更别说负责人只是个小小的助理。
他们把利昂对作品的执着看作是麻烦,甚至连合作已久的电影公司,都把他的工作室撤走,只在过道里给他留一张办公桌。
但利昂不觉得这是困难。
他还乐在其中。
直到现在,他也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对库布里克的电影进行调色、纠正。
务求制作出最佳的版本。
所有事情,都是无偿的。
《我曾侍候过库布里克》在质量上,与顶级纪录片无疑有差距。
就连片名,也有蹭热度之嫌。
但其实电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电影工人”(Film Worker,本片英文名)。
Sir认为,这才是纪录片的初衷。
电影不是神迹,导演不是神人。
他们只是一个个务实的工人、勤恳的服务员。
我本来就是为他服务的,而他为他的电影服务
真正的“神”,只有电影本身。
这样的信仰,外人可能无法体会。
好莱坞今年举办了盛大的仪式纪念库布里克的诞辰,各种展览、酒会、讲座……
各路大牌粉丝、专家们都来分享关于库布里克的点滴。
但这些活动,似乎都与利昂无关。
没有一个人记得他、邀请他。
但当听到有学生有影迷说想去,二话不说就带上他们进场。
前前后后,去了三十多次,不厌其烦地讲解,分享,为的只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库布里克的世界。
这让Sir想起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其中一项“专业精神奖”,颁给了茶水工杨荣莲。
大佬成龙亲自颁奖。
许多人为之感动。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闹剧——
有媒体报道说,杨荣莲想到庆功宴去吃点东西,却被告知她的岗位不能参加庆功。
没完。
第二天金像奖主席尔冬升公开澄清,只是误会。
翻来覆去,有多少人注意到莲姐自己说的话?
她想要的,不是奖项,也不是能参加庆功宴的地位。
只是“可不可以去吃点东西……不能去我就回家吧,回家吃也好”。
就像助手利昂,他想要什么?
只是一场不会醒来的梦——
我曾想做最美好的人生结局是,要么睡下去,不醒来,或者在忙着工作的时候,比如说在施滕贝克编辑台前死掉,如果现在还能找到一台老古董的话,比如在转换编辑室里,做一个新版本转换《2001:太空漫游》的4K或者8K版本,片尾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就说,我来了,我去见查拉图斯特拉了,也许像这样也挺浪漫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