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TDD(测试驱动开发)

我的TDD感悟(一)--TDD之前的需求分析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32人  人在云中

很多人在学习TDD的时候,最被经常教导的就是红,绿,重构。所以很多程序员接到需求后,看完需求,直接就开始红绿之旅了。

一般而言,设计文档是概要性描述,好的设计文档条理性会好一点, 方便程序做需求分析和梳理。但是也有质量一般的文档,通篇的文字,不进行分析和梳理,很容易会导致开发过程中遗漏需求,或者边界没考虑到位的情况。

如果在TDD之前我们在看完需求文档后,进行梳理,整理出一份验收表格,例如:

这份表格不用一开始就写的很完善,可以先写一部分,然后开发过程中,想到了新的用例,可以立刻补充。

这份表格可以和代码放在一起,进行版本管理。方便梳理自己思路的同时,也方面后续如果需要他人来接手这些代码的人进行后续的维护工作。

当有了这一份表格之后,我们进入TDD,进入具体的代码的编写就会更容易,也更明确目标。同时把需求分析和写代码分开,更有利于大脑的工作。如果大脑既要考虑分析需求,同时也并行的考虑算法,性能,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等问题,那么每个环节都会考虑不周。造成工作质量不要。

因此,让大脑串行的工作,采用如下环节进行,效果会更佳:

1. 需求分析:分析需求,梳理主业务流程,分析边界,异常流,输出测试用例
2. 红:把测试用例转换成测试代码
3. 绿:通过算法实现需求
4. 重构:消除重复,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遵循一些好的设计原则(诸如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